《来来往往》改写
脑子里时常冒出这样的一句话:“一个男人的改变往往是从女人开始的”。
这一句话存在于小说《来来往往》的开头,那本书中的一页也定格成一个画面储存在脑海的深处。我觉得这一句话说的有些道理。这回也是这样,忽儿地它就冒出来。便找来这篇小说,再来读一遍。它的原话是:“好多男人的实际人生是从有女人开始的。”也不晓得是怎样理解的,就变成了上面的那一句。读后,我想不过是康伟业和段莉娜、林珠、戴晓蕾、时雨蓬,这样四个不同女人之间的一点故事。于是,我以粗俗的理解浅薄的认识笨拙的文笔,禁不住的想要来把它改一改写。
按小说中人物出现的顺序,先来说康伟业和段莉娜之间的故事。
康伟业,男主角。不妨拿段莉娜的话,来描述介绍他。“人品好,有知识,很聪明,有前途,高大英武”。这是当康伟业问段莉娜怎么就看上了他时段莉娜的回答。
实际上要我说,这些优点基本上都是不可靠的。比如说康伟业“人品好”,不过是看来腼腆,显得老实;“有知识”,也不过初中毕业就下乡后回厂当了工人,只是因为喜欢读书,让厂医碰见:这小伙子连走路都看书,因此还摔了跤。看的书名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嗯,高大上呀;说“很聪明”,这个还差不多,换话说,康伟业是个灵活的人;“高大英武”,大致也不差。
段莉娜身高一米六十六,想找个超过她十五公分的男子,现实中确实不多。可见康伟业少说有一米八。相貌堂堂,有前途,那个姑娘见着不喜欢呢。
之所以让康伟业在段莉娜面前自卑,主要是来自双方家庭的差别。康伟业只是一名普通工人,在肉联场冻库扛猪肉。一个月工资才十八块。家庭普通。
段莉娜是军干家庭,住在大院。出门有小车送。一个月工资有二十四块。身份根本不般配。偏偏段莉娜看上了康伟业,像是在沙海中发现了一粒金子。
这样的组合,让我想到了近期才了解到的任正非和他的第一任妻子。那时任正非是青年才俊是学霸,家庭也算是诗书门弟,可不过也是普通人家,既不显贵也不显富。而偏偏让作为副省长的千金看上。当然,任后来的离婚结局与康伟业和段莉娜的故事发展有很大出入。
人生若知如初见。初见大多是美好的。殊不知,人是会变的。或者说,环境的变化,个人身份的变化,促使了人本身的改变。
段莉娜和康伟业同龄,二十出头。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二十出头总有一股英俊之气。再丑的女子也是少女,再不堪的男子也是少年。再者说,情人眼里出西施。
可以看出,康伟业是稚嫩的,毕竟是第一次谈恋爱。何况段莉娜的条件那么优秀。真是下嫁他了。康伟业真是只吃到了天鹅肉的癞蛤蟆。
然而这一切都是表象。
在段莉娜的帮助下,或者说,由于段莉娜的关系,通过她的家庭协调,康伟业很快入了党,提了干,当上了办公室主任。继而调到物资局,当了科长。从此,康伟业摇身一变,春风得意。
就是在这样大好的蓬勃局面下,男女间的一层窗户纸被捅破。在一个没有第三者的下午,俩人半真半假半推半就地把男女之事给做了。
可是,一度紧张慌乱,人间至美至妙的乐事,在康伟业感到的却是粗糙,无趣。他竟然感到委屈,以致于掉下眼泪。
大概是因为这样,这一回后,康伟业热情冷却,失去主动。对段莉娜若有若无心无挂念。这把段莉娜急了。身子既然给你了,一辈子也就跟定你了。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
如此观念,细细想来,大概在我小时候,或者再远一点六七十年代确实是这样的。就是到了八十年代,好女也不二嫁的。可是,自改革开放春风漫卷之后,随着经济发展,人的观念发生改变。上了床又怎样,走在大街照样装不认识。肌肤之亲,像没有发生过一样。
对于康伟业的爱搭不理,段莉娜主动找上门来,要康伟业给一个说法。并且拿出当时的裤衩,裤衩上仍残留着斑斑“罪证”。康伟业原心想:现在年轻,当以事业为主。可事到如今,又有什么办法,当然只有结婚这一条路。
三年后,他们的孩子康的妮出生。康伟业除了当他的科长,下班回到家,默默无闻,主动干些洗碗拖地的活。段莉娜有当官的爸妈做靠山,得便利之余,时常拿些粮食和肉等物品回来,把小家庭治理得十分富足。家庭的大权自然也落到段莉娜手中。
伴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康伟业和段莉娜过上了一段像大多数夫妻一样的平常普通的生活。
而俩人关系的真正变化,或者说康伟业的变化,是从他下海经商开始的。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