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柜里一直珍藏着池莉的几本自传形式的散文集,池莉是写小说出名的,但我更爱她的散文。
这缘于初中的某天无意中看了池莉的一本记录女儿成长的书籍《怎么爱你也不够》,那是我第一次接触课本以外的文学作品,它的吸引力如此之大,一发不可收拾,后来又看了续本《来吧,孩子》《立》。
这几本书从初中一直跟随我到现在,几个城市周转几次搬家都没有扔掉它们,我把它们当成自我成长的指南,在我困惑迷茫不得众人所理解时都会拿出来读一读,学习她年轻不得志时如果排解压力,也从她教育女儿中学习成长为一个怎样的女子。
少年时期的偶像形象是如此的刻骨铭心,那时候的我依然不爱小说,也不知文学为何物,却几乎能说出和池莉齐名同龄的所有当代作家的的名字以及他们的代表作,神奇的力量是不用刻意记就能映入脑海。
后来我去了武汉读大学,选的是财务管理专业,参加轰轰烈烈的校园活动和社团,周末去省出版城看书听讲座,去各大街小巷体验真实的武汉生活,爱诗情画意也爱音乐,唯独写作如同生活调剂品一般偶尔为之。
毕业后来到广州工作,结婚生子,一切按部就班,生活逐步稳定。每天过着复制昨天一样的日程,看似毫无新意,那些过的开心的不开心,好的不好的经历慢慢都忘却了。
突然有一天,再次翻看池莉的《熬至滴水成珠》,突然领悟到大家的生活看似相同,实则各有特色,每个人有都着独一无二的人生体验和感悟,我纵然如一粒灰尘也是不可替代的,应该把属于我并不完羡的人生记录下来,它是生活的见证,是回忆的载体。
最后引用池莉的一句话:我们每个人只能活一辈子,但通过阅读和写作,一个人可以活好几个一辈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13237565/2550fe1fe3d0c80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