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習慣三 要事第一 ——自我管理的原則(陸)

習慣三 要事第一 ——自我管理的原則(陸)

作者: 上海大尚 | 来源:发表于2022-07-15 10:19 被阅读0次

2022年7月14日  星期四  多雲  Burnaby

集大成的時間管理理論

第二類事務已經清楚明確地列在高效個人管理計劃中,那麽如何圍繞第一要務展開工作呢?

第一代的時間管理理論絲毫沒有“優先”的概念。固然每做完備忘錄上的一件事,會帶給人成就感,可是這種成就不一定符合人生的大目標。因此,所完成的只是必要而非重要的事。

然而好此道者不在少數,因為阻力量少,痛苦與壓力也最少。而且隨大溜讓人感到安全和興奮。組織紀律和備忘錄讓人們有種錯覺,就是他們不必對結果負責。

但是第一代經理人不是高效能人士。成果稀少,生活方式無助於提高工作能力。一旦外界出現阻力,他們就會變得無助、缺乏責任感,無法控制行為。

第二代經理人自制力增強了,能夠未雨綢繆,不只是隨波逐流,但是對事情仍沒有輕重緩急之分。他們很少有重大成就,總是受到計劃的限制。

第三代經理人則大有進步,講就理清價值觀與認定目標。可惜,拘泥於逐日規劃行事,視野不夠開闊,難免因小失大。第一、三類事務往往佔去所有的時間,這是第三代理論最嚴重的缺失。

另外,第三代經理人不能平衡地規劃不同角色。而且每天的安排過於密集難以實現,導致人們常常想拋開計劃去做第四類事務。這種時間管理無助於人際關繫,反而加劇了矛盾。

每一代時間管理理論都有各自的價值,但是都沒有成為培養以原則為中心、關注第二類事務的生活方式的工具。第一代理論的便條和備忘錄不過是讓人們注意緊急事務,不要忘記。第二代的計劃本可以記錄未來目標,但是人們只有時間合適時才會去實現。

第三代盡管教人們逐日規劃事務,但是主要強調第一、三類事務。盡管很多受訓者、諮詢者意識到第二類事務的重要性,卻無法從第三代時間管理中找到對其管理和實施的計劃工具。

不過以上三代理論的演進,仍有可借鑑的地方。第四代理論便在舊有基礎上,開創新局面。以原則為重心,配合個人對使命的認知,兼顧重要性與急迫性;強調產出與產能齊頭並進,著重第二類事務的完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習慣三 要事第一 ——自我管理的原則(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avq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