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昌把各种已经发生过的事件一个个填入到六十四卦之中,他要按照李硕的说法,《周易》这本书的来历差不多是这样的——
《易经》是商代已经流传的一种占卜方法,每个卦象的凶吉,当时的占卜师都明白。但是相关文献没有直接传下来。
《周易》,则是周文王把自己的经历填充到六十四卦之中,形成的一本书。周昌也许都没打算把这本书给别人看,可以说就是他自己推演事物因果关系的一本练习册。
而他推演这一切的目的,是为了翦商。为了保密,他在有些地方故意使用隐晦的文字,但是仍然留下了事情的线索。
翦商成功之后,周公——也就是周昌的儿子周旦——对历史文献做了大量的删改。但是他不能删改自己父亲写的《周易》,所以我们今天才能通过《周易》探测当时的历史。不过周公为了掩饰真相,在卦爻辞之上又加入了「象辞」,引申出各种励志说教,什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转移后人的视线。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又进一步发挥,加入「文言」「系辞」「说卦」「序卦」等解读,把《周易》进一步包装成了一本哲学书。
三千年后,因为考古学的发现,我们才重新认识了《周易》。发现其中的因果规律。
世间的事物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因果规律?周昌是怎么把易经和甲骨占卜法的世界观融为一体的?可能我们无法知道。但我们知道的是,周昌推演《周易》得到的最关键结论,就是事情的因果关系是可逆的。同一件事可以是因也可以是果,它的顺序可以这样发生,也可以那样发生。
这么讲的话,商能从弱小变强大,就必然能从强大变弱小。这是一个大逆不道的哲学认知,而周昌对此深信不疑。
我们不但应该翦商,而且必须翦商,而且可以翦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