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好爸妈在线”,第一时间学习好爸妈干货,成为更好的爸妈!
公众号:好爸妈在线(ID:hbm100)
中、高考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家有应考生的家长,你会跟孩子一起紧张吗?
如果孩子紧张焦虑,你会成为孩子的风还是剪刀?
助力飞扬一飞冲天,还是不自知地剪断翅膀成折翼天使?
到底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考前调整到最佳状态?
1、做孩子的情绪净化器,适度承受压力
考生越临近考试,越会不自觉产生一些担忧的想法:
“要是考砸了,怎么办?”
“别的同学都胸有成足,我怎么这么没底!”
“刚复习又忘了,太糟糕!”
……
当孩子跟你说类似的话,我们怎么回应?
回想我们自己小时候考试前,大多也有过类似经历。
作为孩子,收到下面哪一种回应,让你感到更放松、有信心?
A、这时来紧张,早干嘛去啦,还不快抓紧最后时间复习去!(训斥)
B、没剩多少时间了,咬咬牙挺过去,要不你每天多复习半小时,更安心!(建议)
C、都快考试了,不用多想啦,想那么多也没用,是不是?(安慰)
D、妈妈看到你有一些紧张,我以前考试前也会有点压力,很正常的。(净化)
E、我看到你复习期间一直很努力,我相信你会发挥出自己的水平。(肯定/鼓励)
在中考考前辅导讲座中,问过几百个考生,他们大都希望父母给予D、E那样的回应。
因为当担心、紧张被接纳和转化,父母用稳定的共情映照出孩子的情绪,孩子就会获得情感支持,缓解过度焦虑,更好地发挥出水平。
这也符合心理学家比昂提出的“阿尔法功能模型”:
将父母比喻为一个净化装置,消化孩子传递过来的无法承受的情感体验(贝塔元素);
然后把可以承受的情感体验(阿尔法元素)传递给孩子。
孩子就能更大地接纳自己的感觉、相信自己能力,可以忍受更多复杂的情感体验,包括焦虑、紧张。
我们不要试图去否定、驱逐考前的压力情绪,而是帮孩子将压力调整到中等水平。
这时,孩子会更容易突破舒适区、情绪稳定并发挥潜能。
到底多大压力有利于发挥水平?
有的孩子认为压力越少越好,有的孩子倒觉得要高压力才有动力;
更多父母认为给孩子足够的鞭策,是为了让他奋力考好,有更好的未来。
有关压力的心理研究表明,中等压力强度是让人做出最好绩效的心理状态。
形象地来说,就是跳一跳能摘到苹果的目标高度。
这个期望目标由家长引导,最终要由孩子自己订立,这样既表达对孩子的信任,又让孩子为自己的目标努力。
比如,如果孩子平时成绩85分,通过对孩子学习动力、进步、优势等表现的肯定,孩子更有信心制订比平时高一点儿的目标,化压力为动力。
这个过程是超越自己的过程,形成自己跟自己比,减少与他人比较的外在压力,更有利于应考阶段朝着目标、心无旁骛!
2、帮助孩子建立对考试的正向认知与积极暗示
如何调整应考的状态呢?
信念决定心态,心态决定状态。
家长可以先帮助孩子觉察对考试的认识、信念和态度,正向转化孩子对考试的负面认识。
一方面,家长自己先要放下“一考定终身”、“考不好对不起父老乡亲”等等过度期望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减少考试以外带去的过度压力。
另一方面,引导孩子觉察和调整对考试的认识,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播放一段舒缓的轻音乐,引导孩子体会:
对于即将到来的考试,你会想起什么呢?
你的脑海中会冒出一些什么样的词语?
如果你对考试有些焦虑,头脑中会冒出什么想法?
让孩子写下这些对考试印象,尤其如果有焦虑的想法,统统写出来,这是释放头脑负面想法、清空大脑负担的好方法。
心理学称之为“表达性书写”,以往研究证明可以显著提高考试成绩。
你去看孩子写的词汇,比如有紧张、兴奋、尽力而为,也有担忧、挨打、失常……
我们向孩子承认,正面印象和负面印象都是同时存在的,像手掌的正面和背面,都是非常正常的。
而在考前能够帮助你发挥更好的,是将关注点聚焦在正面。
当你的孩子想到考试是紧张、恐惧的事,就要帮助他转化负面印象。
一是接纳的心态。
每个人的成长中,都竖起一场场考试的里程碑,通过考试,证明你又长大了,成长了。
青春期孩子对独立和价值感天然渴求,家长可以告诉他:
孩子,你不是想独立吗?
那就请勇敢面对独立通行证的考验,在重要考试中,展现自己的能力与努力,证明你已经成长。
我们愿意放手让你长大,我们也愿意跟你一起接纳考试的任何结果。
家长也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考试中的成败收获。
当我们把考试当成朋友,而不是抗拒的恐惧物,我们就能够跟它更友好的相处,平静自信,而不用回避逃跑或者颤抖。
像小时候打针一样,你越害怕,怕得越久,就让你越感到痛苦,恐惧的痛苦比考试的痛苦更大。
家长需要引着孩子接纳“考试见证成长”,树立对考试的积极信念和心态。
二是积极的自我暗示。
父母出于关心,常常用“不要粗心”“不用紧张”来提醒孩子,这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呢?他会接收到积极的提示吗?
家长也可以试试体验,当你听到 “请不要想一只粉红色的大象。”
这时你脑海中是会出现还是没出现呢?你能抑制住大脑不去想吗?
要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尽量不要使用否定词“不”。
潜意识是接收不到否定词“不”的,大脑只会接收到“紧张、焦虑” 。
转化为积极心理暗示,那该怎么说?
说出期待的好状态:我很放松,我能细心检查,我很自信……
3、正念定锚练习,积极应对考试焦虑
做考前心理辅导时,常遇到对这些状况怎么办的疑问:
孩子说压力大,害怕看到成绩和排名;
想到犯过的错误,就怀疑自己的能力比不上同学;
看到测试题目静不下心,总是想东想西。
碰到难题时,心情紧张,容易浮躁;
考试时大脑一片空白,复习过的知识想不起来,忍不住手抖。
……
相信孩子和家长都希望考前冲刺和临场能够专注、自信应考。
而拦路虎往往是头脑中各种恐惧和忧虑的想法,当负面思绪忍不住冒出来,汗也冒出来了,身体进入焦虑情绪状态。
应对考试焦虑要领是:教会孩子带着“正念”学习与考试,专注于当下要做的事情。
备考阶段就可以跟孩子练习,一旦冒出各种不好的想法,就让自己定静下来,回到当下。
怎么做到?
一是用丹田腹式呼吸回到当下。
因为每一个呼吸都是在当下的,呼吸能把人从懊悔过去与忧虑未来中,带回到当下。
在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考试中,尤其需要这样有助凝神静气的方法。
在考前这段时间,每一天我们都可以带着孩子练习丹田呼吸。
感受肚子像个气球一样,吸气时气沉丹田,让下腹部像气球一样鼓起;
呼气时比吸气慢一倍,将身体内的焦虑、疲惫、紧张随着呼气呼出去。
这样几个深呼吸,往往就能让人心情放松下来,恢复当下身体的平静感觉。
二是用正念定锚,带自己回到当下。
我们可以跟孩子商量一个属于他的“正念叮咛”定锚,成为回到当下的提示。
正念定锚可以是一个物品,比如弹一下手腕的橡皮筋,身体小刺激成为回到当下的提醒;
又或者用一个特别的身体姿势,如紧握一下拳头给自己喊一个“Yes”,等等。
只要孩子感觉做这样一个动作,当遇到心慌意乱时,将正念信号带到大脑,提醒自己专注于当下,相信自己。
三是做肌肉松弛练习,放松身心。
当孩子面对考试,发现身体出现心跳加速、冒汗、手抖等不安情绪状态时;
就可以用手部肌肉松弛的练习来锻炼身体的放松。
这在考前几周多练习,有助于考试现场对身体形成自控力。
肌肉松弛可以对身体多个部位练习,包括手掌、脚趾、肩膀等。
其中,考试稳定最重要是手的放松灵活,手抖会给心里带来紧张感。
这时可以教孩子将双手紧握成拳,再慢慢张开手指,逐渐放松;
再握成拳,再打开放松,如此反复几次,对手自控感提高,也会让心安定下来。
家长对考试持有积极、放松的心态,将会成为孩子的模范。
愿父母如风,带着孩子乘风飞翔。
本文版权归“好爸妈在线”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作者:陈雪莹
出处:好爸妈在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