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来,学校一直在推行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学本课堂建设。但是就像所有的课堂改革一样,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学生都很是将信将疑。我认为无论是“学习共同体”还是“学本课堂”,其课堂上最重要的形态就是小组合作学习。这与国家课程改革倡导的“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完全一致。当前要明确几个观念:
1. 小组合作学习不排斥自主、独立学习
要想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生,离不了个人的充分思考和自主学习。有的时候小组学习不充分,没效果,很大程度就是个人学习准备不足。
2. 小组合作学习要表里如一
现在很多班级只有小组围圈做的“表”,但是没有小组合作学习的里。从师生关系来看,老师还是主导了课堂,学生大多是被动的接受者。从生生关系来看,大多还是独立思考,个体作答。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要表里如一,有小组的“形”,更要有合作的“神”。
3. 小组合作学习有章可循
中国从私塾教育到现代的班级授课,老师一直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的主体地位一直在强调,但是一直都没有真正体现。(在中国一直有一个说法,越强调的东西,越说明问题比较多,改进空间比较大)就小组合作而言,西方研究得更深入,实践也更充分,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近期读几本关于合作学习的书,最大的体会是:
1. 让每个同学有事可做
如果课堂上都是老师和学生一对一的交流,每个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是非常有限的,大部分学生只能做一个旁观者。但是在小组合作之中,每个学生都获得了交流的机会。所以优秀的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让每个学生成为小组合作成果的一部分。人人有事做,而且人人必须做。
2. 让倾听和发言一样重要
当别人在发言的时候,其他每个同学应该认真倾听,在别人发言结束的时候称赞、补充、质疑等。在学生还没有形成倾听习惯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速记听到的内容或关键词。
3. 让课堂充满趣味
一成不变的课堂总是让人乏味,出人意料、游戏化的课堂总是让人着迷。从学生分组,问题设置,小组汇报……让每个环节都充满惊喜和意外。
4. 让互学无处不在
当差异存在,互学便有了动机。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上课节录
![](https://img.haomeiwen.com/i11582869/c5ae7bb7addae438.png)
(课前确定每一小组的成员序号,随机确定1号队员,顺时针明确其他队员的序号。)
1. 热身活动:问题卡之星。目的:回顾动词不定式作状语的用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11582869/2423df8bb9c7f4f8.png)
1)教师解释活动规则。每位同学在答题卡正面写5个句子的前半段,在背面写出后半段。如We raise some money to...(help some students in Africa。) 注意前后两部分的关系。学生独立完成后,2分钟后,学生举手自由寻找搭档。A同学读出前半部分,B同学猜测后半部分。如B同学两次机会内猜对,得一颗星。如猜不对,A读出完整的句子。AB互换角色,继续。一轮结束后,寻找新的搭档。先集齐5颗星的同学活动奖励。
2)学生独立写句子。
3)寻找搭档,完成活动。
4)公布优胜选手,并请部分同学分享有趣的句子。
2. 读前活动:小组轮流说。目的:激活关于大熊猫的背景知识
![](https://img.haomeiwen.com/i11582869/cdffc2b02d202eaa.png)
1)教师解释规则。每一位同学快速写下自己了解的大熊猫信息。然后每组从1号发言,其他同学继续补充自己的记录单。2分钟后,老师随机选出一位队员代表小组发言。如各组4号队员。
2)个人独立准备,可以写下关键信息或句子。
3)组内按顺序发言。
4)各组3号队员代表小组陈述。(只挑选部分小组)
3. 读中活动:闪亮明星。 目的:阅读文本思考
1)教师解释规则。教师出示思考题,个人独立思考,写出自己的答案。随后老师指定各组某一序号的队员为“闪亮明星”站起来分享自己的答案,其他队员同意的树大拇指表示赞扬,不同意的,把手放在桌上。每回答一题,组内讨论达成共识。小组完成讨论后,教师再指定各组某一序号同学作为小组“闪亮明星”在全班陈述答案。
2)教师公布问题:a. Why are pandas in danger? b. What do people do to help pandas? c. Can you give a suitalbe title to the passage?
3) 个人独立阅读,并写下答案。
4)每组小组2号作为“闪亮明星”读出自己的答案,其他同学质疑或赞赏。最后达成小组共识。
5)指定每组4号为“闪亮明星”向全班陈述小组共识。(可挑选部分小组)
反思:
1. 要规范学生的合作行为。
2. 交流时音量还是偏大。
3. 每一部分活动结束可以适当总结,帮助学生巩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