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就有一种对苦难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
瑶瑶一个人呆呆地坐在家里的沙发上,从窗外看到秋日温暖的阳光正照在她家的院落里,天空是那么蓝,院落里是一片亮灿灿的光芒。但此刻她并不为这温暖的阳光所动 ,她看到院外的白杨树一片金黄的景象。望着外面的白杨树,她想那一片金黄的颜色是白杨树生命中最成熟的色彩。 望着那一树一树金黄的树叶 ,她眉头一直紧缩着。
她想,秋天已经过去大半了!大雁南飞,乡村里的小路上已经黄叶随着秋风晃动着身子正往下落。乡村的小路上一个人都没有,四周都静悄悄的,只有明晃晃的太阳孤独地斜照着。连树上的鸟儿都惊奇这喧哗无比的人世间,怎么突然安静了这么长时间,人都到哪去了?
“唉!”瑶瑶,发出一声沉闷的叹气声。这都已经静默好长时间了,何时才能到头呢!家里已经好久没有进钱了。想想外面租的房子每月还要交的房租,每个月房子的房贷,还有买房借的外债,像几座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她身子不由得向下缩下去,好像这样才能缓解沉下来的压力。
她也不知道,自己的丈夫会不会有和他一样想法呢?她因为小时候家庭的缘故,心里有事,从来不会和人说,把所有的心事都放在内心最深处。
时间过得缓慢。瑶瑶两眼无神地注视着围在她身边的两个侄女,两个孩子无忧无虑地在她身边打闹,快乐地嬉笑着,大的孩子嘴里念着“婶婶,婶婶”。小的孩子,由于还小,加上她比孩子父母带她的时间长,孩子小,对妈妈的记忆是很模糊,自认为对她好的人就是她“妈妈”。嘴里老是念着“妈妈,妈妈”。
静默的这段时间,为了打发大把无聊的时间,也为了驱散淤积在心头的郁闷让自己忙起来,她唯一的乐趣就是陪在这个两个孩子身边,陪她们捉迷藏,陪她们玩老鹰捉小鸡,陪她们……,这些时光都是在欢声笑语中度过的。
空闲下来,她会给孩子研究美味佳肴,虾怎么做会好吃,排骨和卷子放一起会不会很美味,水晶包怎么做才能晶莹剔透呢……
每次,她研究出来的食物被两个孩子吃个精光,孩子们都会说一句“真好吃”!两个孩子就缠着她说:改天再做一次好不好?她说:好!看着孩子喜欢吃她做得食物,孩子对她美味食物的肯定,她觉得这些时光不再漫长了。
瑶瑶马上到而立之年了,结婚才一年多之久,在结婚一年多的时间,她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可怀孕初期时,由于某种原因,不得已而为之做了流产手术。
瑶瑶从有记忆力开始,她亲眼目睹了自己的父母不幸的婚姻,母亲,是一个特别能吃苦的妇女,说话总是喜欢重复,喜欢唠叨,特别爱骂人,总是一副得理不饶人的样子。父亲很懒惰,干农活的时候总是找不见人,吃饭的时候也不见他的身影,每次吃过饭,才跑来要吃饭,母亲就会特别唠叨,唠叨的话父亲听烦了,就会端起手里的碗向母亲砸过去,母亲有的时候来不及躲闪,身上就被砸得或轻或重的伤痕。
父亲和母亲都是得理不饶人的样子,所以父亲和母亲之间有矛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吵架成了家常便饭,以“锅碗瓢盆为武器”的战争经常发生。瑶瑶这一生都忘不了,春耕父母会在农田地里打起来,秋收时候,因为收麦子、收玉米父母不知道又是因为什么原因打起来,那时候,瑶瑶和妹妹们都很小,父母打架,她什么忙也帮不上,只能在旁边看着大声地哇哇大哭,虽然父母打架打了一辈子,可是不知道为了什么原因?却不曾离婚。她猜可能是为了她和妹妹们吧!
父亲每次对母亲动手一次,在母亲的心里加深了一次仇恨,这下遭殃的人就是瑶瑶,母亲会因为一件事情不顺心,拿起来木条抽她,她挨打有的时候是因为自己没有带好妹妹们,有的时候是家务没做好,也许有的时候是母亲真的疼了,没地方可以撒气了。
所以,瑶瑶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导致她从小自卑胆怯,以至于长大后在外人面前不敢说话,特别胆小。对于长相不错的她,可在同龄人都纷纷结婚生子而她一直都是孤独一人。有男孩子喜欢她,她也是直接拒绝,她从小到大耳濡目染她父母的婚姻,她害怕面对婚姻,她内心深处总有一个可怕的声音提醒着她,你父母的婚姻是什么样?所以,她对爱情是一无所知,也漠不关心,也不感兴趣,从来不考虑。她想,一辈子就这样单着。
父母不和,先天的性的家庭条件不行,瑶瑶的学业只能到初中毕业就结束了。
17岁的小丫头,什么都不懂,就进入了社会,没有什么学历,她去了一家餐厅当服务员,每个月工资800块。每天早晨起来,前厅里要擦桌子,扫地,拖地,桌椅摆放整齐。后堂,洗菜,切菜,和面,醒面,补齐调味品,这些工作都要做,她只有一个感受,真的是很累很累。白天要给客人倒茶,端菜,收拾碗筷,擦桌子,扫地,一直持续到晚上很晚很晚的时候,工作很辛苦。
在这里瑶瑶唯一每天变化的是接触的客人不一样,但工作内容不会变,身边相处的人也不变。
17岁这年,村上人民组织大规模盖小康村,瑶瑶家也报了名,十几万的小康村,像她这样贫困的家庭,拿出来也是很困难,为了盖小康村,能出一分力多出一份力,她挣得工资每个月父母只留给她二十块钱零花钱,其余都拿走了。
这样的日子,她坚持了两年,两年里小康村也盖起来了,她太累了,尽管太累,她没有向任何人抱怨过生活的不满,有眼泪也不会在外人面前流,人们常说: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她怎么连哭也学不会呢?
19岁,同学介绍和她一起来到茶楼打工,工资一个月1800元,家里条件好起来了,她也不再向父母给钱,她有她的打算,每个月工资存起来,于是,她父母有了属于自己的智能机,抛去每个月家里的生活费,父母的吃穿,电话费,每年的养老保险费,合作医疗费,春节置办年货,剩下的存起来,她想让妹妹好好上学,弥补她的遗憾。只可惜,妹妹的心思不在学习上,终究辜负了她的期望。
20岁,她换了一份比之前轻松一点的工作,工资2500元一个月,加班多一点还能多挣一点,她的心思不再单纯了,她想存点私房钱,为她以后做打算,她不甘心自己的命运就这样,她心里有很多很多的不甘心。
20岁,大多数人对爱情该是过了懵懂无知的年纪,但是,对于瑶瑶而言,她的爱情才算是情窦初开。她遇到了她人生的第一次怦然心动,只发觉自己的目光总会被他牢牢地牵引,就算移开视线,脑海里也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他的身影。
春去秋来,冬去春来,他们经历了早长莺飞,炎天暑月,寒风凛冽与大雪纷飞,彼此相识,想知,相爱……
直到现在,她很清楚,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忘记过那个男孩。
是的,即使不会在一起,但永远都不会忘记。每年男孩的生日,她会在许愿瓶里丢入一颗星星,对着许愿瓶,会在心里默默说一句:生日快乐。她虔诚的心意,也将如那年那月那天的明月一样,看似美好,实则晴有阴缺。
岁月蹉跎,她是有遗憾的,她跟那个男孩那段青春的感情,是她最真切的爱恋。直到现在,还真的挺怀念那种在青涩年华里,简单纯粹的感情。
瑶瑶认定,也许是他的出现,她们的爱情才像是一本书开始创作,不经意间写下第一个字,落笔时不经意,结束时泪流满面,他来时并未携风带雨,可他走后久久却不能忘怀。再看时猛地发现纸早已湿透,泪晕开了墨迹。扉页上写着是她看到就会心颤的名字——V
后来的几年里,她开始折腾了起来,她折腾起来,不为吃,不为穿衣打扮,她却学着提升自己,报计算机班,考驾照,考大专学历,几年的时间里,挣得工资除了家里的开销,被她折腾的也不剩多少,但她从来不会后悔。
25岁的她,经人介绍了一个小伙子,小伙子看着老实和诚实,有一门手艺,父母眼里,有一门手艺总是好的,饥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她顺着父母的意思,答应父母和那个小伙子相处着看看。
但她的父母也不像别人家孩子的父母那样,儿女一但有了对象,都要托人四处打听这个人的人品好不好、性格好不好。家庭条件好不好,对儿女的婚姻大事特别重视,毕竟是一辈子的事情。
27岁的她,两个人就踏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才知道小伙子家里的条件不怎么好,两人决定买房,家里大人也帮不了什么忙?就凭着自己手里的钱,向人借钱就这样凑够了首付买了房。
人们常说会哭会闹的孩子有糖吃,这话一点都没错。小时候只要看到走街串巷的货郎,他们总会缠着父母让他们给孩子买糖吃,要是他们不买,孩子就又哭又闹,父母没办法总会满足孩子要求,买糖和其它小吃哄孩子,而且这狆方法是屡试不爽。
可她经历了这么多事情,却忘了哭,哭再也学不会了。生活的磨难让她成长,变得坚强。
经历了几年前台工作的磨炼让瑶瑶变了,她已经换了一个人似的,性格变得开朗活泼。由于天天和形形色色的顾客打交道,嘴巴也变得伶牙俐齿,能言善道,胆大泼辣,如同换了一个人,再也不是曾经那个胆小懦弱的瑶瑶了。
可就是这样经历了生活的磨砺的女性,却踏进了这样的一段婚姻里。
结婚以后,她变成了一个还债的人了,房贷到了,丈夫一句没钱,轻描淡写就过去了。借了别人的钱,人家要钱了,她的丈夫从来不闻不问,所有的事都是自己在承担。从满心期待到彻底绝望,丈夫已经把她的所有的热情消耗的一干二净了。
以前自己在外打工是很辛苦的,工作都是十几个小时,为了生活她必须咬牙坚持,再苦再累也别无选择。这些年她过得疲惫不堪,却忘了怎么哭,她想,她倒是哭一回又何妨呢?
想起从小到大自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她忘了哭,哭了又能真的有糖吃吗?母亲对自己的任意贬低谩骂,稍微不慎,就会挨揍,造成自己性格胆小懦弱 ,那些伤人的话会持续很长时间在她心里,而她牢牢记住那些话,然后在某个经意或不经意的时刻,反反复复的想起。甚至能想起说这些话时候的语气、面部的表情。于是只有画地为牢,将自己禁锢在这个小圈子里,一直都忘不了。
她也会无端的怨气就生出来,瑶瑶会对母亲出言不逊,责怪母亲在她们小时候缺乏母爱和父爱,很少关心她们姊妹的成长,就和母亲争吵起来,争吵过后,她明白母亲,其实不容易,养她们四个是不容易的,她能理解,母亲虽然能干,话比较多,能唠叨,喜欢骂人,她也能理解母亲的不容易,但母亲不能把父亲的错,怪到她们子女头上。
她能理解,母亲在父亲的压迫下生活的日子。她更能理解父亲打母亲的痛,她更能理解母亲心里的恨。
小时候她们姊妹多又小,家里活多母亲一个人承担,父亲从来不管家里的事,有时候家都不回,里里外外就母亲一个人,能把我们们养活都不容易。
她依然记得很清楚,她上班的时候,她老板的儿子过生日,老板的儿子上高中呢!就一个普通的生日,老板就送给他儿子一个苹果手机。
而那个时候,苹果手机才刚刚流行,一个手机要六千多元了。是一个老师两个月的工资。而她要买一个山寨版的手机,仅仅是两百多块钱,还需要她自己努力。
那时候她在想,为什么别人家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跟我们是不一样的,她那时候特别羡慕邻居的孩子,有那么好的爸爸和妈妈!
是呀!她说,别人的父母总说,这个东西孩子爱吃,留给孩子,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动作,足够让她羡慕很久很久。更何况,这样一个昂贵的手机呢?这一生她的父母都不可能买来送给她的。
她和父亲母亲的关系。一直都不怎么亲密,有事也不说,和父亲,通过电话,最多就是问候一下,有事情的时候。
出门在外,她也不怎么和父母亲他们联系,母亲有啥事给她打电话,她也是一样,那种父爱和母爱对她来说很陌生,母亲和父亲他们对瑶瑶来说就是代名词。
28岁,父亲三年的胃癌病重了,在与病魔抗争了三年多时间里,父亲的痛她从来没有感同身受过,尽管父亲对她们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在父亲生命最后一刻,她选择让一切不满的情绪释然了。她做了选择,选择陪在父亲的身边,照顾他,陪着他走到生命的尽头。
父亲在他离去世的差不多半个月里,起不了身,尿是尿壶接了,大便就是尿不湿,每次都是她换,她收拾。那个期间父亲和母亲他们还是吵过架。
她个人觉得母亲她发泄了她年轻时候受的苦,受得痛,受得委屈。所以,母亲不怎么会照顾父亲。这期间她也和母亲吵过很多次。
有次大半夜,一家人在一起吵,她在骂母亲,母亲骂父亲,她实在受不了,第二天离家出走了,外面呆了一天,忍不住又回来了。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她以前不理解,从她离家出走了的那一天开始她明白了,病人的床前委屈是真的多。
也许,她根本理解不了母亲受过的伤害。所以,和母亲吵,她在想:人都快没了。还有什么过不去,原来真的可以过不去,有些伤害它是真实存在的。
电影《年轻气盛》里的一幕:“弗雷德的女儿对父亲声泪俱下的指责与埋怨:你从不付出,对妈妈和对我都不付出”……
父亲对我们和母亲几乎不怎么关心,都是母亲在操心。
后来父亲走了,父亲就静静地躺在她面前,父亲就这样走了,带着对人世的眷恋,带着岁月的沧桑,走完了他六十九年的人生之路……
父亲的离去,对她的打击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因为从那一刻起,她就成了没有父亲的“孩子”。对父亲的感情,她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因为在她们成长的过程中,他永远都是缺席的父亲,让她们严重缺失父爱,除了她们身上流着他的血脉,给了我们生命,却没有做好父亲的榜样。
父亲的一生过得也算安逸,只是生病的日子确实也是受了委屈,人们常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她想让母亲放下过去的芥蒂,让父亲好好走完最后一程,只是,最后还是放不下,两个人还是不待见彼此的。
现在想想,也许父亲走了,或许对母亲来说,是种解脱,走了的人已经走了,还要为活着的人考虑。
其实从来真正的悲悯,不是生与死的离别,而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根”,这份血缘关系如流水般流淌在我们的心中。
岁月悠悠,往事历历在目。父亲和她之间曾有的埋怨、不解等复杂情绪,都会在某一刻得到彻底释放。这一脉相承亲情的激励,相互伸展链接,才会让乡愁里的故土,唯一成为我们回家的路。
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说过:
“每一个孩子都拿着自己的杯子,希望爸妈蓄满安全感和爱。”
他有“哭”的权利,也有好好长大的自由。
会哭的女人有糖吃,懂事的女人有苦吃。瑶瑶她想,真的如此!她属于懂事的女人,哪怕自己经历了生活的苦难与低谷,受到天大的委屈,也要笑着原谅。不论孰是孰非,都要一个人默默承担。明明难过的要死,还要说我很好。一个人孤独无助时,也会佯装淡定扬起笑脸。
我们活着,努力着,经历着这一生的时光,开心也好,难过也好,没有所谓的感同身受,只有自己才是最感同身受的自己,所以坚强,努力让自己放松一点,没那么多的过不去,愿我们遇到的人都是温暖的。
此刻,瑶瑶坐在沙发上,虽然看着深秋的阳光暖暖地照在院落里,但她内心深处的压力像一团团乌云压在心头,眉头紧紧地拧在一起,她累了,真的累了,想到这里眼里的泪水再也控制不住地流了下来,围在她身边的小侄女嘴里喃喃道:“妈妈,妈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