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在公司,看到两位同事,刚开始只是意见不同,之后一方不耐烦、一方声音逐渐变大最终导致口角冲突。
作为旁观者,我们很容易理解这种“意气之争”不仅对工作沟通无益,还吃力不讨好,给上司和同事留下不好的印象。
但换位思考反思自己,面对同样情况是否能够做的更好,每到事到临头,又有多少人能做的不情绪化理性面对质疑和不同意见呢?
都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们总是很容易对别人说出这番“安慰”的话,却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愉快难以释怀。
记得曾看过一首打油诗:
“做天难做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行人望晴农望雨,采桑娘子盼阴天”。
这首诗陪伴我了很多年,每每心情不爽,牢骚抱怨的时候念一念,写一写,想想老天爷都这么难做,何况人呢?就这么忍着忍着过了好多年,不过虽然嘴上不抱怨,心里头的小嘀咕却没停过。
后来又看到一首诗:“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这首诗使我处理诱发坏情绪问题时的思想发生了质的改变。 我意识到,生活中的诸多问题之所以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那是因为自己处理能力不够,仅靠忍,那么解决问题的春天永远不会到来!春日万物是渐渐复苏的,春水是慢慢汇集的,
所以,对别人的放下也是对自己的释怀。当你决定放弃焦虑,把抱怨的精力转移到循序渐进的自我成长和提高上,就样,你的春天总会慢慢地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