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18年12月18日)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纪念日,朋友圈里好多这方面的文章,由此片面的了解了一些改革开放初期的困难和邓小平同志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我的好奇点在于,在任何人都不清楚一盘散沙的中国这条大船往哪个方向走的情况下,“摸着石头过河”的小平同志是怎么打破时代造成的思维枷锁,旗帜鲜明的推行改革开放这条路的。就如水中的鱼,是怎么跳出水而观水的。
于是今天看了一点《邓小平时代》。对邓的人生经历有了大约的了解。

应该说,1978年的改革开放,确实是到了历史的节点。毛泽东确立了中共的政权,撒手人寰,各帮各派的政治斗争的复杂程度不是咱能想象的。这个时候的邓小平74岁,法国五年,苏联一年的留学生活让他见识了经济发达世界的运行模式;多年在毛泽东、周恩来身边工作的经历让他观察了解了在内政外交方面作出重大决定的逻辑和理由;遭到毛泽东两次靠边站的不主持工作的空档,让他深刻反思了造成“大跃进”和“文革”灾难性后果的中国体制的深层缺陷。而邓小平最成功的地方,是他的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古语就说过,“得民心者得天下”。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思想,符合中国民众暗流涌动的欲望。
看三中全会那一段特别有意思,因为当时的国家主席明面上是华国锋,但掌权的已经是邓小平。为了避免尴尬,领导人作主题报告的环节都取消了。所有的改革开放的信号释放,其实是12月13日刚刚闭幕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的讲话。幸运的是,邓小平同志关心的是国计民生,他并不在意外在的虚名,而只关心能否推行他的政治抱负。最后,他也只是用逐渐过渡的方式,收紧了华的权利,避免了给西方国家留下中国在搞政治斗争的印象。
作者傅高义(哈弗大学教授)在总结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认为:
邓小平讲话中的很多思想,对于西方的工商业管理者来说就像常识,其中一些思想甚至能从中国1949年以前和1950年代初及1960年代初较稳定时期的政策中找到来源。但是对于1978年领导国家的人来说,邓小平这些思想代表着从根本上摆脱毛泽东时代。
那么我有理由相信,对于邓来说,他推行改革开放的自信来源于这些理论的正确性已经经过西方国家的论证,邓小平具体要做的,就是怎么将西方发展经济的理论,适应当时中国复杂的社会现状,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让民众和各帮各派的力量接受并执行。
小平同志做到了,靠他无穷的智慧和人生阅历的沉淀。这也许就是伟人之所以伟大的地方。“高山行之,景仰仰之”,仅以此文,表达对邓小平同志的敬仰之情。亦以个人的渺小,烘托祖国的伟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