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老头”出席公司研发颁奖礼,我又见到他的“社恐”名场面。
这家伙越看越像年少时上学校讲台的我,只见他深呼一口长气,脸上换上了礼貌性的微笑,领完奖,礼貌地说了两句,鞠完躬后就直接走下台,满脸都写着“我好紧张,我好想下去”。
午间聚餐,明明饭店里的位置有很多,就偏偏要选一个最角落、紧贴着墙根对着厕所没啥人的位置。
比起被迫参加这种名人社交活动,“怪老头”更喜欢独处,他喜欢老舍,《茶馆》倒背如流,一个人在院子里就可以把所有角色扮演得有声有色。闲时喜欢一个人待在院子里种种花、理理植物。他喜欢穿个棉大衣去看雪,喜欢一个人去公园独坐,喜欢一个人坐着公交来回游荡,经常走着走着看见熟人就掉头往另一个方向离去。总之,能一个人完成的事情,他绝不会带另一个人。
像他这样近七十岁依旧社恐,喜欢独处,只专注于自己丰富多彩的世界的人还有我的老师们,在他们的世界里,宁静诠释者着他们的人生修为。
诺奖获得者赫尔曼·黑塞在《德米安》中写过一句话“上帝借由各种途径使人变得孤独,好让我们可以走向自己。”
“走向自己”多么简单的四个字,却是我们这些普通人竭尽全力也达不到的高峰。
不知何时开始,我发现我们为了合群,为了迎合、讨好别人,为了融入群体当中,我们已经迷失了自我。
公司大领导是位爱干净的男士,于是我们办公室从来没有多余的垃圾,大家基本都是自己的垃圾自己揣好,每次阿姨进来扫地都是空手离开;面对有好感的男士或者女士,用词从来都不敢表露自己的本来性格,甚至连吃饭都不敢大口大口的;公司的很多男士们明明手头拮据,可是外出吃饭从来不敢提AA这样的字眼,只能时不时私下抱怨;
这样类似的事情数不胜数,不论是工作还是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活在别人的眼光和自己的标签中,不断地立着自己的人设。我们的语言带着讨好,我们的行为带着伪装。“优秀的员工”、“勤劳的先锋”、“年轻有为的后辈”“大方可爱的大叔”我们的眼里都是这类字眼。
其实我们都知道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一味的讨好和迎合,其实根本换不来对应的尊重,甚至自己都对自己讨厌得很。
著名社会学家鲍尔莱提出过一个“99%定律”: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明白发生在自己身上99%的事情,对别人而言毫无意义。
希望我们都能拒绝世俗,做真实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