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满天星简友广场读书
陶渊明的《归去来辞》新解读,全新角度诠释仕和隐

陶渊明的《归去来辞》新解读,全新角度诠释仕和隐

作者: 文史挥墨 | 来源:发表于2022-08-10 21:17 被阅读0次

    归去, 辞官回乡。来、兮,虚字。但很多人视“来”为实字。“三绝诗书画, 一官归去来”。

    有人说,“归去来”是六朝时的习语,强调的是“归”。

    有人说,归、去、来,就是归去和归来,弃官为去,还乡为来。

    归去,目送自己,归来,目迎自己,观察点变换。或许这样解释更能显示陶渊明的文心。

    01

    陶渊明之后, “归去来”成为诗人的熟词。

    马致远曲云:酒旋沽,鱼新买,满眼云山画图开,清风明月还诗债。本是个懒散人,又无甚经济才,归去来。”

    吴弘道曲云:“栽,绕篱黄菊开。传千载,赋一篇归去来。”

    辞,文体名。起于北国时期的楚国,屈原为最具代表性的作家。 汉人集屈原,宋玉等人作品为《楚辞》。

    四十一岁时任业泽县令,蔑视官场规则,每天喝酒作诗,衣着很随便。上级派员来视察的时候,县衙的官吏提醒他要穿上整整齐齐的官服去拜见,陶端明叹了一口气;“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

    五斗米,当时县令的俸禄。 折腰,鞠躬跪拜, 这句话也成为著名的典故。

    陶渊明立即辞官回家,隐居务农,从此未再出仕,六十三岁去世。

    《归去来辞》前面本来有一篇短序,陶公在序文中说,他辞官的直接原因是妹妹死了,前往奔丧,没有一字提到督邮。

    后世谈陶渊明一定有督邮,多半没有妹妹,妹妹的事分明写在序文里,序文和正文一向是《归去来辞》的一部分,应该都读过,可是这些人硬是置而不论,单单把督邮的故事传下去。

    此事引起无穷的讨论。我们从中得到的启发是,读者需要看精彩的人生, 因此作者选材, 要避开那些平庸琐碎枯燥零乱的成分。

    很显然,辞官对抗督邮,精彩;辞官吊胞妹之丧,不够精彩。如果两个因素都有,读者大众偏爱哪一个,记述者强调哪一个。

    如果只有吊表信而有征,记述者为了“可传”, 宁可采用没有可靠根据但比较精彩的一个。

    李辰冬教授著《陶渊明评论》,指出陶公本来也有一番抱负,由于性格冲突,经过长期的内心挣扎,最后毅然归农。

    用陶公自己的诗句来做标签,由“猛志逸四海”,经过“冰炭满怀抱” ,到“复得返自然”,最后“不觉知有我”。

    可以说,他的思想开始是儒家,最后是道家,在儒家受苦,从道家得到救赎。

    02

    古人隐居,多半是先做官存下财产,然后安享岁月,今人称为“生涯规划”。

    孟浩然说他自己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陶渊明的退隐没有经过规划,他在生活困难的时候去做县令,做了八十三天,以“任性”或“即兴”的方式走人,他没有钱。

    李白曾经有过钱,乱花钱,没有积蓄,两人后来的生活都很困苦,但是在这篇《归去来辞》里面,洋溢着“复归自然”的欢欣和美好想象,完全没去想经济条件,后世称他是田园文学的创始者。

    诗人多半爱酒,陶渊明尤甚,有学问的人说他每一首诗里都有酒。他做彭泽令,吩附县府的“官田”一律种秫,秫是酿酒的原料。

    他退隐以后,有一年穷得没有饭吃,颜延之送给他一笔钱,他全都买了酒,不顾老婆孩子的生活。

    爱酒爱到这个程度,已是酗酒,酗酒是恶行,但是陶湘明受后世赞美。后人认为陶公酗酒是对黑暗政治的反抗,他们支持反抗,也可能因为陶公有酒才写出那么多好诗,他们因珍惜结果而美化过程。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03

    最后,陶洲明把他的归隐提高到哲学的层次,归隐的问题不是经济,而是思想观念。陶公一路写来,安排了层次。

    起初, “舟遥遥以轻扬, 风飘飘而吹衣”只是单纯的快感。然后,“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有了反思。

    最后,“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皈依哲学。一层比

    层深刻。 “层次”我们今天写作,也都没有忽略。

    陶渊明的作品得到后世极高的评价。昭明太子说他“独超众类” 唐宋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都非常推崇他,朱嘉指出,《归去来辞》然继承楚骚,却没有苦眉皱脸怨天尤人。

    欧阳修甚至说,西晋、东晋只有一篇文章,就是《归去来辞》。

    《古文观止》注里称赞它的形式美:“全文的律优美,意境空灵,同时又有抒情和浪漫气息,千多年来广为传诵。”

    网络上也有很多高见:“山中人”表扬《归去来辞》淡雅自然,优美含蓄,音节和谐,章法匀整,有悠然冲淡的情致。

    一篇没有作者署名的文章说:《归去来辞》是一篇孤愤难平、忧乐相生的心灵之歌,有返归真,颐养天年的自足自安,也有时光易逝、 人生苦短的悲愁苦叹。

    有纵浪大化、逍遥浮世的自由自在;也有误入官场、心性扭曲的懊悔痛心;有家人团聚、琴书相伴的宁静淡泊,也有世乏知音、心曲难诉的郁闷孤寂。”

    这一段话最能说出陶公作品似简单而实繁复、似独奏而实交响的艺术特色。

    “不为五斗米折腰”以后,陶渊明隐居了二十二年,《归去来辞》描述他归隐初期的生活和心情,这时刚刚从牢笼中脱身,只见其乐,不觉其苦, 他家中还有一些生活资源可以消费。

    后来他和他的夫人真正下田劳动,接二连三发生天灾,收成不好,他的岁数也慢慢增加,劳动的能量降低,日子就拮据了。

    他曾经一连几天没有饭吃,也曾经饿得跑到朋友家中去乞食,这些情况,都在他的诗中反映出来。

    04

    唐朝的王维说,早知如此,当初何不降低姿态继续做县令?但是颜延之、桓道济,这些很有影响力的人物也曾愿意帮忙,他还是坚决地拒绝了。

    读《归去来辞》,别忘了李白有一篇《与韩荆州书》;读李白的《与韩荆州书》,别忘了陶渊明有一篇《归去来辞》。

    这是两种人生观,或者是一个人的两个阶段。直到今天,中国的读书人还受这两种欲望支配, 一个能仕,一个能隐若。

    要了解隐逸,陶渊明的诗也不可不读,下面这一首,可以说是《归去来辞》的变奏: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05

    有人曾经讨论:陶端明究竟是儒家还是道家?

    问题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儒家思想有一部分和道家叠合。

    有些人认为陶渊明是儒家,他们忽略了一个现象:陶公但求自适,很少考虑妻子的生活。

    儒家认为一个人是五伦中的一员,他对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都有责任,他要为这些人作出牺牲。

    关于“仕”和“隐”的矛盾,孟子提出一种主张,“为贫而仕,邦无道则隐”。

    没错,可是如果你没有谋生技能、经济来源,你不能让父母妻子跟你一同“夏日长抱饥,条夜无被眠”。

    你应该出去做官,但是,你但求维持基本生适,不可图富贵,所以只能做小吏,不可以求腾达。

    这样,你是这一件政治大工程里的一名技术小工,该受的委屈你要受,对决策、 设计不负责任。陶公显然没有这样的想法。

    道家要求现在满足自己的性情,将来飞升成仙,以“我”为中心,五伦都是他的束缚和累赘,他飞升的时候,不带走一片浮云。

    如此看来 我们得在道家里面给陶公找一个位置。

    回到文学欣赏,不管他是儒也好,是道也好,《归去来辞》是隐逸文学的上上品, 田园文学的佼佼者。

    它圆满具足,自成宇宙,儒和道都是艺术以外的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陶渊明的《归去来辞》新解读,全新角度诠释仕和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bga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