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故事里的事
三年“救时”,落得“兔死狗烹”,贤相姚崇的功与过

三年“救时”,落得“兔死狗烹”,贤相姚崇的功与过

作者: 经典拾要 | 来源:发表于2020-07-06 07:27 被阅读0次
姚崇像

-河滨受命-

唐玄宗李隆基粉碎太平公主集团,扫除太平公主党羽之后,马上在骊山下举行大阅兵。二十万雄兵接受检阅,旌旗延绵五十余里面,声势浩大。

阅兵结束后,唐玄宗以“军容不整”为由流放郭元振,斩杀因在典礼仪式中犯了差错的唐绍。他要杀人立威,更要另择贤能。

第二天,唐玄宗急召同州刺史姚崇前来骊山,要跟他议论天下大事。姚崇赶到骊山时,唐玄宗正在渭河之滨游猎。他问姚崇:“你对打猎是不是颇为了解?”姚崇回答说:“臣年少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二十岁居住在广成泽,没怎么读过书,能做的事只要打猎。到了四十岁才遇到张憬藏,他告诫我应该用文章才学来准备宰相之位,不要自暴自弃。从此,我改变旧习,发奋读书,现在虽然有愧于官位,但对于骑马射箭,即使年老了,还是能做到的。”

于是,姚崇指挥队伍,呼鹰放犬,投枪射箭,进退有序。唐玄宗对姚崇很是满意,随即拜姚崇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之职,接替郭元振为宰相。

期间,还有一个小插曲:姚崇向唐玄宗提出十大主张,唐玄宗应允后,便下令给姚崇赐座,坐在首位的中书令张说即刻起身让座。姚崇说:“中书令为首相,姚崇岂敢僭越!”唐玄宗说:“那就由你来当中书令吧!”唐玄宗随口这么一说,后来却成了事实。

-再受中书-

两个月后,有一天上朝,姚崇一瘸一拐的地走进来,玄宗问:“爱卿有足疾吗?”姚崇回答说:“臣没有足疾,只有心病。”

“病在哪里?”玄宗问。

姚崇回答道:“中书令秘密进了岐王府。”

岐王,也就是唐玄宗的弟弟。尽管唐玄宗相信自己的弟弟不会谋反,但张说进了岐王府,就是破坏了政治规矩。破坏了政治规矩的人,必须严惩。就这样,张说被贬为刺史,姚崇把中书令的职位也接过来了。

兵部尚书,掌武选、地图、车马、甲械之政,相当于现在的军委副主席;中书令,掌诏令,帮助皇帝在宫廷里处理政务,负责直接向皇帝上奏密奏,能频繁接触皇帝,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

姚崇既是兵部尚书,又是中书令,位高权重。而唐玄宗愿意把这么多、这么大的权力集于姚崇一身,足见他对姚崇的信任和信赖。

然而,唐玄宗把大权集于姚崇一人,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当时的李唐皇室,几经内乱,元气大伤,内部弊端凸现非常。

针对当时的问题,姚崇在接任宰相前,向唐玄宗提出“十事要说”,包括“政先仁恕”、“不求边功”、“宦竖不与政”、“国亲不任台省官”、“行法治”、“租赋外一绝之”、“绝道佛营造”、“群臣皆得批逆鳞犯忌讳”、“礼接群臣”等。

唐玄宗应该知道,这十事件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尤其“宦竖不与政”、“国亲不任台省官”。他把能给的权力都交给姚崇,并信任姚崇,确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做法。甚至可以说,唐玄宗只有这个办法了。

把权力集中于一人,既好控制,也好使唤。哪天想把权力要回来,或者移交权力,也不难。姚崇集大权于一身,能更方便自己大刀阔斧地把局势拨乱反正。

-居功自傲-

姚崇没有让唐玄宗失望,他只用了一年时间,就熟悉并包揽了所有政务,一个人把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以致他身边的几位宰相同僚几乎形同虚设。

而姚崇对自己的表现也非常满意,他得意地问下属齐澣:“你看我这个宰相能跟谁比拟?”齐澣不回答。姚崇又问:“能比得上管仲和晏婴吗?”

齐澣说:“好像比不上。”

姚崇说:“即使比不上,那总得有个说法吧?”

齐澣说:“不过救时之相而已。”

姚崇听后,不但没有不快,反而喜出望外:“能够救时的宰相,岂是随随便便能找到的?”

既然是救时之相,那当他辅助唐玄宗在政治上扭亏为盈的历史使命接近完成之时,他的政治生命就到头了。

-逊位避祸-

姚崇虽是一代贤相,却教子无方,也没有管束好下属。他的儿子姚彝、姚异广交宾客,招权纳贿,遭舆论非议;他的中书主书赵诲接受胡人贿赂一事败露,被唐玄宗定为死罪。对于赵诲的死罪,姚崇想方设法减轻其罪责,他对玄宗说:“赵诲虽然有罪,但情有可原,罪不至死啊。”姚崇的这个举动招致唐玄宗非常不满。最后,唐玄宗没有诛杀赵诲,只杖责了一百,在赦免京城罪犯的时候,特意在敕文中注明,将赵诲流放岭南。

儿子受人馈赠,那只算小事;下属接受外族贿赂,那就有通敌卖国之嫌,是大事。更何况,下属犯此大错,上司多少都有些责任,甚至有主谋之嫌。若非唐玄宗对姚崇有十足的信任,姚崇的罪名恐怕也逃不掉。

这件事之后,姚崇忧惧不安,他的下属齐澣建议他“逊位避祸”。于是,姚崇向唐玄宗请辞相位,并推荐广州都督宋璟继任宰相。不久,姚崇被罢去宰相之职,改任“开府仪同三司”,也就是国策顾问。

姚崇从拜相到辞职,只有短短的三年时间。唐玄宗用他为相,跟政策有关,接受他的辞职,也跟政策有关。姚崇用了三年时间,已完成了自己的政治使命,大唐的政局差不多稳定下来了,再也不需要大刀阔斧地拨乱反正了。

唐玄宗初继位,要稳定政局,免不了需要姚崇这种善于谋略且思维活跃的人才;待到政局稳定,就需要公直刚正的人才来作为官场标杆,继而巩固政局。所以,姚崇难免“兔死狗烹”的命运,赵诲接受胡人贿赂一案,只是姚崇退位的导火线。

相关文章

  • 三年“救时”,落得“兔死狗烹”,贤相姚崇的功与过

    -河滨受命- 唐玄宗李隆基粉碎太平公主集团,扫除太平公主党羽之后,马上在骊山下举行大阅兵。二十万雄兵接受检阅,旌旗...

  • 救时宰相——姚崇

    救时宰相——姚崇 姚崇,本名元崇,字元之。武则天因突厥叱利元崇叛逆,忌有大臣与其同名,故命以字行。后又避唐玄宗开元...

  • 中华历史五千年 12 开元盛世

    唐明皇 唐玄宗 李隆基贤相 姚崇都城 长安(约200万人口)同时期的大城市:洛阳、开封、成都、扬州、广州 与外国(...

  • 忠奸

    忠言不管再委婉,终究不如逢迎拍马好听.所以,leader意志不坚定,不自知,很容易被奸臣佞臣把持贤相姚崇宋景当宰相...

  • 韩信的取死之道(一)

    文/王怜花 上一篇文章《功成名就之后》中,韩信是个反面典型,功成身不退,最终落得个兔死狗烹的下场。 今天开始,我们...

  • 中国历史 隋唐五代2021/8/30(98~99)

    救时宰相 在武则天的时代,大兴告密之风,而且还重用酷吏,这也就让不少的人都因此而丧命。当时的思形成的姚崇...

  • 死姚崇能算活张说

    唐玄宗时期,姚崇与张说一起当丞相,但二人一直不和。姚崇病危时,告诉自己的几个儿子说:“张丞相与我不和,这个人向来喜...

  • 陪伴营·隋唐五代||开元盛世(2)14/25

    李隆基眼光精准,慧眼识贤相,任用姚崇和宋璟为宰相,这两个人十分干练,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李隆基看中了多谋善断的...

  • 与房玄龄齐名,复兴名相宋璟的三大特质

    宋璟是唐玄宗开元时期的宰相,与姚崇一起并称姚宋。 而姚崇、宋璟与唐太宗贞观年间的房玄龄、杜如晦并称为有唐一朝的四大...

  • 救时宰相姚崇:治世之公心 处世之权诈

    中国历史上有三大盛世,汉武盛世,开元盛世和康乾盛世。这三大盛世中,开元盛世无疑是其中最辉煌灿烂的一个。政治经济军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年“救时”,落得“兔死狗烹”,贤相姚崇的功与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bhiq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