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专注提升
一起学诗词 || 短篇七古的写法(下)②

一起学诗词 || 短篇七古的写法(下)②

作者: 疏雨圆荷 | 来源:发表于2023-04-19 20:39 被阅读0次

    讲师:杨强老师(雪窗先生)

    2013年  中华诗词学会主办的第11届“青春诗会”,获第二届“谭克平青年诗词奖”。

    2015年    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中央网络电视台主办,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承办的“新春诗词歌赋征集活动”一等奖。

    第三届“国诗大赛”诗部榜眼、词部进士。

    2016年,首届“海岳杯”诗词大赛诗部行卷第一、词部决赛第三。

    著有《雪窗先生诗稿》

    关于短篇七古,我今天要先讲岑参和李颀的作品。岑参的古风有一种开阔的境界,有一种生命的广度,充满个性张扬的力量。在极端恶劣的边塞环境里,他能写得昂扬奋发,写得浪漫奇谲,这是很了不起的。比如这首《火山云歌送别》: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讲这首诗之前,我要再把李白那首《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拈出来: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度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大家看这首诗,属于“歌”的一种,题目是“白云歌”,作者在内容中就处处围绕“白云”的意象着笔,贯穿全诗。而岑参这首是“火山云歌”,那么岑参在行文中也是处处扣准“火山”“云”的意象,贯穿全诗,这是很严谨的扣题写法。“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山高高地耸立在赤亭口,五月的火山上空火云浓厚。第一句写火山的位置及高大,第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五月,点出这个地方火云很厚很密。

    有人说这两句很普通,那是你没有仔细品读其中的味道。火山是指火焰山在夏季炎热的阳光照耀下,红色砂岩熠熠发光,犹如阵阵烈焰升腾。火云是指炽热的赤色云。作者在送别友人的时候,一座高大的火山突兀在眼前,而且火山上积着厚厚的火云,从上到下都是通红通红的一片,那种鲜艳的、强烈的视觉感,一下子逼到你眼前。它的色调是很明朗的。而且岑参的诗有一种猎奇的特点,前两句一上来就以奇异的景色吸引着读者。

    前两句押仄声韵,接下来转入平声韵,“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就“火云”的意象展开描述。火云铺山盖岭,密密地压在山顶上,好像凝滞在一块,无法散开。这是针对第二句“火云厚”地具体展开。由于火云“凝未开”,像火一样燃烧在山顶,导致方圆千里地鸟儿都不敢飞来——“飞鸟千里不敢来”。这一句,既用了夸张,而且还调动了错觉来写。哪鸟儿以为是火焰,吓得不敢飞来。

    唐代诗人崔道融写过一首《秋霁》:

    雨霁长空荡涤清,远山初出未知名。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

    你看三四句“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晚上月儿映在江上,像一弯鱼钩,那鱼儿见了受到了惊吓,不停地从浪中跃起逃跑。这也是调动了错觉来写,特别形象。我今年夏天去南湖游玩,写过一首古风《观落日》,有两句:“风动鳞波万点金,鱼疑沸釜数惊跃。”日光斜照在微波粼粼的水面上,闪耀着万点金光,那鱼儿以为是在烧沸的锅里,因而不停地惊跃而起。有个成语叫“鱼游沸釜”,这里加以改造,并调动错觉来写,无非是希望写得更形象。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接下来两句继续描摹火云。我们讲写诗词要善于体物、写生,你看岑参就做得很到位。他说那火云本来是“满山凝未开”,很密很厚,结果到了清晨,胡风猛烈地吹着,把它吹断了;可是到了晚上,下起了滂沱的塞雨,这火云又随着塞雨聚拢过来了。这种刻画就很生动,把难写之景写得历历在目,豁人耳目。而且这云的动态感很强,作者笔下的描摹也是富于动态感。

    接下来继续描摹火云的态势,前两句是从时间变化上来写,这两句是从空间位置上来刻画。“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这火云缭绕不断,向远处延伸一直吞没了铁关之树,蒸腾弥漫,半掩着交河的戍楼。你看他的视野是很开阔的,一直延及到铁关、交河。而且他的摹状也很精准,用“缭绕”形容火云的广袤,用“氛氲”形容火云蒸腾之态,都特别精彩生动。

    最后两句点到离别:“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朋友远行之地在那火山的东边,而山上的火云将伴随着你的征马一路驰去。你看作者叙述的重点是在刻画火山一带的火云,直到最后两句对于离别只是轻轻一点。但你看“山上孤云随马去”,山上的孤云随着友人马蹄消失在天边,这样的景语作结,特别余音袅袅,情深无限。岑参有不少边塞送别诗,是这种写法。比如那首著名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题目是“白雪歌”,前面大量描写塞上白雪的情景,最后四句“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则点到离别,末句“雪上空留马行处”以景作结,让人感觉余韵无穷。

     《火山云歌送别》是写五月的火山,那是很热的;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写八月的塞外,那是非常冷的。但岑参的笔下,雄奇瑰丽,浪漫之极。明明是很苦的环境,岑参写来,让人不但不畏惧,然而无限神往。这是很厉害的手段。他还有一首短篇七古《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前面那首《火山云歌送别》,是两句仄韵,四句平韵,四句仄韵。这首一共八句,是四句仄韵,四句平韵。前面提到火山五月,那是“飞鸟千里不敢来”,可见炎热,而且第五次课我提过岑参的七言古绝《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第一句说:“火山五月行人少。”而这里提到火山六月,那是更加炎热。如何炎热呢?“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在赤亭道口,行人怕是已经断绝了。那么我们要注意,这首题目叫《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跟上一首“火山云歌”不同。

    “火山云歌”,作者就重点刻画火山云,这首标题只点出送别,那么重点就在于写送别。因此对于火山的情况,作者只用前两句一下子带过而已。接下来就写朋友:“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他说,我知道朋友你经常度越祁连城,在沙场驰骋作战,已经习惯了边塞的生活;岂会因此番西去见到边塞轮台的月色而愁?这个“愁”是指思乡之愁。征人来到边塞,见到月色难免因思乡而愁。但岑参是乐观开朗之人,此处反其意而行之,说朋友见惯沙场,不会见轮台月而思乡。这是盛唐人的精神气度,不是强作镇定学来的。

    接下来转入眼前的送别:“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当此临别之际,挽留李副使脱鞍稍驻,两人暂入酒家,痛痛快快地饮酒话别。而后送别朋友,万里西击胡人。最后两句以功名语勉励友人:“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男子汉就应该向马上求取功名,这样才不负英雄大丈夫的气概。这种对生命的张扬,这种热烈追求功名的理想,我觉得不但不庸俗,反而无比激烈人心。这种坦率的疾呼,我觉得有振顽起懦的魄力。

    岑参对边疆生活是真心热爱的,故而能以积极的态度,欣赏的眼光,把边疆风光写得无比神奇,无比美好。这末两句看起来很直白,如果用后人清高的观点来看,甚至觉得以功名富贵相勉,还很俗。其实并非如此,这样的诗首先很真。古人写诗,为了表现自己高蹈、澹泊的情怀,往往写自己不屑于功名,即便去追求功名,也申明自己为了朝廷社稷,天下苍生之类,说得很大。岑参不避讳这个,直接写自己对功名的强烈渴望,这很直率,我觉得也很震撼。因为他写得义正辞严,这是人的正当追求。

    这可以见出盛唐人昂扬的生命状态。而且句子看似直白,但作者有雄厚的笔力作支撑,故而觉得神完气足,凛然有生气。你若没有这样的笔力作支撑,没有这样的气作支撑,写出来就觉得很浮夸,成了吹大气。所以有时候写诗,看起来古人可以这样写,而我们学过来为什么就变味了?这就是“失之毫厘,谬之千里”,你学了貌,却丢了神髓,还不自知,这就很可笑了。盛唐人是很看不起一辈子皓首穷经的书生,欣赏这种充满活力的生命状态。

    高适写《塞下曲》,最后几句说:“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写一位男子远出塞外,不惜死战而取得功名,而后成为名将,画图麒麟阁,最后嘲笑那些文士,为了一本经书而埋头苦读一辈子,十分迂腐。这种观点,在盛唐以后就很少见了。后人写诗越来越讲究学问气,因此你看宋代往后的诗,越来越学问气,但诗中昂扬的生命状态,却渐渐削弱了,以至于到后来总是穷愁、悲苦的调子,就显得不够饱满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起学诗词 || 短篇七古的写法(下)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bil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