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呈现明显的一个大变之象,有俄乌、巴以之间以杀戮为代价的战争,有美国、北约为代表的冷战思维,当然也有我们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最终的发展会选择什么,这还需要时间检验。但是,任何人只要站在全面、公正、客观的立场上去考察一下地球上所有曾经出现的文明及其发展状况,那就只能得出一个结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唯一的发展选择。
为什么这样说?那是因为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四大文明,其它三大文明早已被历史所淘汰,唯有中华文明至今仍屹立不倒,这是其它文明根本没法比的,这是历史的选择,而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正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所在,当然是人类今后的唯一发展方向。
中华文明的内核究竟有哪些内容,这不是随随便便一篇文章所能概括完全的,但是,《诗经》大雅第三篇的《绵》,其理念对当今世界的治理体系来说,却有着根本的借鉴甚至于说指导意义,今天仍处于战火之中的俄、乌、巴、以四方,如果他们的领导者能早点接触这些理念,估计他们根本就不会陷入如此的窘境之中。
这首诗有点长,为了论述的全面、方便,还得把它全抄出来:
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爰女,聿来胥宇。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日止日时,筑室于兹。
迺慰迺止,迺左迺右,迺疆迺理,迺宣迺亩。自西徂东,周爰执事。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
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鼛鼓弗胜。
迺立皋门,皋门有伉。迺立应门,应门将将。迺立冡土,戎丑攸行。
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其问。柞棫拔矣,行道兑矣,混夷駾矣,维其喙矣
虞芮质厥成,文王厥厥生。予日有疏附,予日有先后,予日有奔奏,予日有御侮。
第一个理念:顺应自然。诗的第一第二两章就是说这个理念。古公亶父时期,周人生活在今天陕西省旬邑县(历史上称为豳)一带,当时,周人遇到了两个生存障碍:其一,豳地气候寒凉,不适宜主要靠农耕生存的周人。“陶复陶穴、未有家室”说的就是周人生存状态的恶劣。其二,当时豳地还同时生活着另一个以游牧为生的西戎民族,西戎人劫掠成性,对周人生存造成了极大危害。面对这种天灾、人祸俱存的状况,古公亶父决定率领族人南迁至岐山。正是在这种顺应自然的理念指导之下,周人才彻底避开了恶劣的生存环境,获得了极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为后来周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个理念:做好自己。这个理念其实是贯穿全诗的,在诗的第三至第六四章得到了集中描述。首先,周人对上天充满感激之情:“周原膴膴,堇荼如饴”。这里是说周人感激上天给了他们(周原)这片宽广肥沃的土地,这里的堇菜、荼菜都生长的那么甘甜如饴。其次,周人到了新环境后立即着手新家园的建设,他们慎重地选址、规划:“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日止日时,筑室于兹。迺慰迺止,迺左迺右,迺疆迺理,迺宣迺亩。自西徂东,周爰执事”。他们各就其位各司其职:“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他们热情洋溢地投入到自己的伟大建设之中:“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鼛鼓弗胜”。当然,他们很快就看到并享受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 迺立皋门,皋门有伉。迺立应门,应门将将。迺立冡土,戎丑攸行”。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正是周人首先做好自己的理念感动了上天,才会有上天这么特别地眷顾周人。而反观今天的俄、乌、巴、以这些民族,他们个个都标榜自己民族是上帝的宠儿,可他们个个都把自己民族的幸福建立在别的民族的痛苦之上,这样民族,上帝如何给他特别的眷顾?
第三个理念:求同存异,各美其美。周人到了岐山之下,在自己获得极大发展之后,他们并没有用自己的强大去征服那怕曾经欺负过自己的异族,也没有把自己的理念强加给别的民族,相反,他们尊重各民族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其问”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面对别人对自己的恼怒,周人并没有让这种恼怒消失的想法和行为;而对于自己的美德,周人更是视为财富而决不让其陨落。这是一种求同存异的大格局。试想一想,如果周人连别人对自己的恼怒都不能容忍的话,他怎么有精力发展自己?他又怎么能带领八百诸侯灭了纣王?他怎么有资格当天下共主?“柞棫拔矣,行道兑矣”(柞树棫树长的如此挺拔,周遭的道路是那么地宽畅)正是周人这种一如既往地各美其美的做法描述,他们享受自己想要的结果,而那些攻击、谩骂周人的部族又得到了什么?他们什么也没有得到,他们为自己把精力和时间放在攻击、谩骂周人身上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混夷駾矣,维其喙矣”(混夷,攻击周人的部落。駾,指突逃。喙,指疲劳困倦)。
第四个理念,把培养德才兼备人才放在国家发展之首。周人因为有了古公亶父这位杰出领袖的带领而获得了上天眷顾,因而,周人更加重视各方面人才的培养。当然,周人因此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虞芮质厥成,文王厥厥生”这一句说的是的成就之一:一方面虞、芮这样周人周边的商朝其它诸侯国开始向周人学习、致敬乃至归顺;另一方面,他们也培养出了最终推翻商朝的代表人物周文王。当然,周人这方面的另一个成就是培养了一大批完成统一伟业的各方面人才:“予日有疏附,予日有先后,予日有奔奏,予日有御侮”。这里的“疏附、先后、奔奏、御侮”,指的就是如姜子牙一样的各方面人才。从根本上讲,一个周文王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千千万万个“疏附、先后、奔奏、御侮”之类的专门人才辅佐,周文王又能如何?
幸哉吾伟大中华!你五千年绵延不绝之文明,就是我们民族永存于世并最终会实现天下大同的王道根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