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门手艺》
刘军强著.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7
ISBN 978-7-5598-3004-3
定性证据
1、定性证据
- 定性证据包括访谈资料、口述史、参与式观察记录、焦点小组所获资料等,通常以文字形式储存。
- 定性证据通常由定性研究方法获得,其背后是另外一套哲学主张:阐释主义。
- 这一主张认为社会科学不能像对待空气、石块、动植物那样来分析人和人的行动,因为人有能动性。
经济、政治和社会现象通过人与人的接触产生且处于不断演变之中。
社会科学的目的在于理解人类行动及其背后的意义。 - 此外,研究者对现象、社会事实的研究也是一种建构,是一种带有自己主观色彩的建构。绝对客观的知识是可疑的。
2、优点
- (1)通过深度的观察,定性研究可以挖掘出不为人知的现象。探索性的质化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发掘新的理论生长点。
- (2)定性研究对研究偏差有清醒的反思,它怀疑绝对客观的存在。承认主观偏见、反思偏差本身就是一种比较客观的研究取向。
- (3)定性研究重追踪过程,往往以动态的视角分析问题。它对次序、突发事件、时机、路径依赖等社会过程特有机制的研究使之在分析上具有更强的灵活性。
3、缺陷
- (1)研究过程偏重于个人反思、领悟,这使得研究程序的主观性偏强,研究难以验证。结果可能导致同一个研究得出若干不同结论,而且彼此之间难以衡量高下。
- (2)质化研究的结论难以推论整体,深描微观个体但不足以鸟瞰全局。
实验证据
- 在自然科学中,由于可以对研究对象进行各种操作,因此实验法及其得到的实验数据是主要的证据类型。严格的实验可以控制各类干扰因素,从而得到因果关系。因此,实验所得的结果通常被视为金标准。
- 在社会科学中,实验法也正在盛行周期之中。2019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三名使用实验法的经济学家。
文本证据
- 在人文学科(文史哲等)中,文本是重要的资料来源,构成了主要的证据种类。
- 文本既包括以文字为主要表达形式的材料,也包括图像、图画等非文字载体。
- 学者们依据对文本和文字的各类对比、解读,来进行各类分析。
权威专家
- 我们在论证过程中会涉及长长的推理链条,需要无数的证据才能把链条弥合起来。
- 这些证据不可能都由我们自备,无论时间、财力、技术上都不允许。因此,我们需要借用其他人的研究来支撑我们的研究。
- 一般而言,权威的报告有利于我们的论证。
- 但何为权威并不是绝对的。此时的权威不等于彼时的权威;此领域权威一旦跨界发言,可能沦为笑话。历史上,我们不断看到各类权威被打脸。所以,如同对文献的使用,对权威材料的使用不能绝对化。
![](https://img.haomeiwen.com/i17748967/e6647b7f9e94615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