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6.05起床跑步,穿戴停当后来到场地,天还蒙蒙亮,简单热身后开始慢跑。这个动作已经连续六个月了。
经过一家新开不久的民宿酒店时,四周都还是黑黢黢的,空荡荡的,一位六十岁左右的门卫在清扫门前地上的落叶和一些垃圾,微弱的灯光下,看他一扫帚一扫帚,认真的样子,一定是很尽职的,有这样的员工,老板是很省心的,也很幸运。我心里这样想。
在酒店的门前,倒着一辆共享哈啰单车,估计是住店客人停放在这儿,夜间被风吹倒的,正好倒在酒店门口招牌墙前,老人扫地的时候,把车边上的树叶都扫了,在单车的周围扫来扫去,可就是顺手没有把单车扶起来的意思嗯。,像没有看见似的。
这个反差巨大的镜头印在我的脑中,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扫地、清理树叶和垃圾是职责,单车倒了,不是我把它放倒的,也不是酒店的事,为什么要把它扶起来呢?
怎么评价这位老员工呢?是不是个好员工呢?
在酒店看来,他做事的态度和认真劲,无疑是个好员工;
他对待门前倒下的单车无动于衷、熟视无睹,对不属于自己职责内的事,不愿多做一点,承担一点义务。没有一点公共意识和公共责任。
估计他在与人协助方面也不会有主动和谦让,有可能是斤斤计较,锱铢必较。
这样的人在单位,在社会上,不是一个两个,比比皆是。
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这是我泱泱大国几千年文明来形成的文化之一哦。
明哲保身,少管闲事,引火烧身,枪打出头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这些增广贤文,甚至黑后学,曾经几何是我们少年时代,父母谆谆教诲、私自流行的座右铭、护身符。
在没有充分交流与交换,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里,小农意识是主流,只有自家和家族的利益,邻里之间都会寸土必争,更谈不上公共责任和公民意识。
几十年来的历次政治运动,也都让人们习惯性的小心翼翼,见人只说三分话。与人斗其乐无穷,打小报告,告密,人性普遍极度扭曲,人性的弱点暴露无遗。
做为酒店的经营管理者,要求员工要有首问负责制,主动帮助,不论你是哪个部门,哪个岗位,对客人的提出问题,都要设法解决或转交接,不能不管,不能推卸,置之不理。
中国最成功的两大共享单车摩拜和小黄车在短短辉煌几年后轰然倒塌,黯然离场,足实令人惋惜,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使用和管理中,人性中的恶,造成的浪费和损失是巨大的,这也是创始人和风头公司始料不及的,这么庞大的市场,几乎是一夜之间就没了,摩拜单车最后还让美团的王兴背了一口160亿的黑锅,这要多少小哥飞奔多少年才能赚得回来啊?
记得在16年去台湾高雄时,我一个人在市区游览,在原废弃的工业码头、厂房,改造成的驳二艺术特区参观后,要了一杯咖啡边走边喝,喝完后要扔掉咖啡杯,硬是找不到垃圾桶,几条街都看不见一个垃圾桶,实在没招,就一直拿在手里,乘公车回到酒店门口才看见垃圾桶。
我实在弄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少的垃圾桶,就问酒店服务员是怎么回事,解释说街道没有或者很少垃圾桶,是为了节省公共开支,垃圾桶多,费用和清理人员就多,公共开支就很多,自然税收就会多,为了减少开支,街道就很少设置垃圾桶,大家尽量把垃圾带回家里处理,费用也是自己负责。
这也让我想起,日本球迷或啦啦队体育场看比赛,无论是在他们国内还是国外,球迷们退场前都自觉地取出事前就准备好的垃圾袋,捡起他们座位下,地上的垃圾带出体育场馆,反观其它国家观众席下面却是一片狼藉,形成鲜明对比。
在社会上,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开车时避让救护车,举手之劳的救济,不问理由的捐款,不乱丢垃圾,在公共场合不吸烟,不大声说话、讲电话 ……
我给自己立下个要求,无论在哪里,无论附近有没有人,见到倒地的共享单车,就去把它扶起来。
出门一定要带点零钱,遇到乞讨的,路边唱歌卖艺的,不问真假,给个几块钱,表示一下。
我已经扶起来十几辆车了,虽说不多,每次扶起来车的时候都会引起旁边人的注意,我心里也会有反应,这也许就是做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