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军事学家,军事战略家,钱学森的岳父,蒋百里上将在《国防论》中论述了抗日持久战的战略思想。蒋中正也说,要以空间换时间,苦撑待变。白崇禧的那句话也很经典,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
事实证明,这个持久战的战略是正确的,因为日本确实败了。
说到这里,我就想到刘邦和项羽。楚汉之争天下,整整四年,都是项羽追着刘邦打。但刘邦韧性十足,不投降,也不求速胜,而是积小功为大功,化劣势为优势,最终一举打败了项羽。
历史上说,项羽这个人败了,就无颜见江东父母,不想东山再起,没有那种持久战的思维。我想,如果换是刘邦,他这个人,早就到江东去了。从他的经历上看,刘邦这个人,做事耐得住,能持久战。
可见,持久战可以积小胜为大胜,积小功为大功,真的值得我们借鉴。我们普通人,在争竞的路上,并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一点一点的去做,以待积小功为大功。所以,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都应该有这个持久战的思维。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一个人,如果不舍得花精力踏踏实实的锤炼自己,不舍得花时间踏踏实实的做事,只是眼高手低,好高骛远,那么,败亡的机率就极大了。如果把人生比喻是战争,那么,人生就是一场积极乐观的持久战。
司马光也说,天地之功,不宜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月。冰冻三天,非一日之寒,而事功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累积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