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刺激人神经的场景,可能不是坐过山车、跳伞、翼装飞行,而是同学聚会。一群小学同学有幸聚在一起,有同学包场埋单,而你却是他的“食客”——吃了一顿五味杂陈的饭。为什么一起玩大的小伙伴有人很成功,而你却徘徊在成功的边缘?
如果谈到成功,你可能对它有不同的定义。何谓成功,何谓不成功?这是一场思想辩论,还是一个思维的问题?我们抛开成功的定义,来谈你的目标和理想,这似乎更能反映问题的本质。是思路决定了你们不同的结果。
我有幸读到了一本《创造性思维》的书,作者是人工智能之父马文·明斯基,他和麦卡锡一起,在1956年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1969年获得图灵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人工智能学者。马文指出情感是人类特殊的思维方式。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两个要素是:优秀的人生导师和熟练运用大脑的思维方式。这本书对教育和思维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思想。在此,我分享3点学习的感受。
1.有价值观做基础的目标,才是创造性的源泉
社交是人类制定高水平目标的关键。从印刻者身上,我们习得基本目标和价值观。他们可以是父母、老师、同龄人。在许多情况下印刻者在学习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这段话有4层意思。首先,人的基本目标和价值的确立是由印刻者塑造的。印刻者,是指孩子非常依赖的人。对养育幼崽的动物来说,幼崽的依赖效应似乎很明显:父母与幼崽亲近有助于帮助它们养育、教育和保护后代。然而,在人类中,依赖具有塑造孩子们最终价值观和目标的作用。当你的印刻者称赞你时,你会感到种特殊的自豪感,它会促使你为当前活动的目标设置某种更高的优先级。同样,羞耻感会大大抑制你对当前目标的冲动。
其次,印刻者的范围比较广泛,不一定仅指父母,也可以是教师或者名人传记、小说中的人物等等。因此,印刻者的类型、具体的特点、引发学习者兴趣的地方等,均对学习者有非常重大影响。
再次,在许多情况下印刻者“决定”了学习者的选择。印刻者对学习者影响如此之大,表现为:成人后,他的职业选择、择偶形象、生活的目标和价值,与印刻者高度相像。有的书籍把它称为原生家庭的影响。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社交的水平、层次由价值观决定。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当“价值对齐”成为社交的原则时,人们会选择与自己价值观差不多的人一起共事。目标的社交传播也会在这个圈层里流动。
有人会反问,如果如此,家庭出身不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这不一定,因为环境对人的影响固然很大,但人可以超越环境,即人的思维方式,能够创造性地实现他的目标和目的。
2.思维的灵活转换,是创造性思维实现的途径
“人类自我批判思维的理论”
人类使用一种不同的“思考方式”重新组织了人们的思维。例如,当孩子们的一些心智过程陷入卡顿时,识别器可以建议孩子们将问题分解。另一个识别器也可能会回忆起过去一个十分相似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或许还有一个识别器会提出一种不同的方式来表示这种状态。
各种思考方式
如果一个问题看上去熟悉,则试一下类比推理;
如果问题看上去不熟,则改变问题的描述方式,反复尝试;
如果这个问题仍然看上去太难,则试着将它分解成几部分来解决;
如果问题太复杂,则试着简化它;等等。
马文首先从儿童学习心理出发,抽象出“情感是人类特殊的思维方式”。他指出,孩子哭闹是因为他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他采取这种方式促使大人满足需要后,就恢复了平静。孩子前后状态的变化,是因为每一种主要的“情感状态”都是因为大脑激活了一些资源,同时关闭了另外一些资源——大脑的运行方式由此改变了。(如图所示:大脑激活资源示意图)。
大脑激活资源示意图
当人类个体处在幼儿时,其先天、后天的反应模式,都比较简单,但它们都是大脑的思维模式。随着经验的增多,大脑发展出的思维模式越来越多,层级也逐渐提高,分别增加了沉思、反思、自我反思和自我意识反思等四个层次。层级越高对下级思维方式的识别就越清晰,越有利于大脑转变思维方式。当然也有例外,如情绪失控,这是因为大脑思维识别器级别不够,大脑处于单一运行模式之中。
大脑思维方式发生转变的方式是:当遇到熟悉的问题时,大脑通过识别器激活资源,然后运行相应的思维。当大脑遇到了新问题,它会更换思维方式。如上图(图:各种思考方式)所示。
生活中,你经常能看到“一根筋”的人,他的思维模式就是单一的,不容易发生转变。有人爱发脾气,有人爱甩锅推卸责任,有人遇到难题就躲......这些情况,人们习惯于把它当做个性特点,却不认为这是大脑对外展露的“思维模式”。
如果你想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模式,你需要:
(1)“理性”概念本身就是幻想。
理性概念本身就是幻想的一种,因为我们的思想并不完全基于纯粹的逻辑推理而产生。对我们来说,利用情感来解决问题看似“非理性”,但是当小美减肥遇到障碍时,利用嫉妒或厌恶的情感目标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这将为小美本人拓展其能力所及的事情提供了一个路径。大脑区域可以“利用”一种情感来关闭另一种情感,这样可以实现你不能用更直接的方式实现的某些目标。小美正想着节食,看到巧克力蛋糕时,她脑中充满了对吃的幻想。但当她想到某个朋友穿着泳装时有多么美丽动人时,小美对完美身材的强烈渴望阻止了地吃掉这块蛋糕想法。
(2)重新认识“快乐”。
人类学习并不总是依赖于获得的愉快奖励。在熟悉的条件下,只要对已知技能做微小的改变,我们就可以适应变化。但是,当面对一个陌生的课题时,我们需要面对压力,克服失败痛苦等等不愉快的感觉来达成目标。大脑一部分思维(资源集合,或神经细胞群)明知当前所处的环境不那么愉快,而大脑另外的其他部分却很乐意强迫前面的这部分思维资源为它努力,以达到目标或目的。
或句话说,这是思维模式的变化,引起了新的思维活动,促使人进行探究、反思,不断从失败中总结实现目标的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大脑进行了思考,如果你能够从中反思思考的过程,使用了哪些思考方式,你的思维识别器就会建立新的模式,由此拓展了你的思维能力。
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才是人生命的真谛,也是思维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反映。
(3)人类思维主要由目标指导。
1957年艾伦·纽厄尔和赫伯特·西蒙提出了一个具有建设性的理论:有目的的或基于目标的行动是通过使用一种特殊的过程(通用问题求解器,GPS)来实现的,该过程是基于两种不同的类型下的运作。
S是机器当前所处的状态;
G是机器想要进入的未来状态;
GPS是一个反复寻找S和G之间差异的过程,然后对S执行一些动作来减少这种差异。
由此可见,所谓“目标”,是开始于某个特定未来情况的描述,或者是识别出的当前与未来的差异(目标),然后通过思维找到缩小差异的方法(智能),最后就持续使用这种方法的坚持(执行)来达到“想要”的结果。
前文提到,有价值的目标是思维的前提。如何判断有价值,这是由印刻者塑造的基本价值,或者个体在学习中不断提升形成新的价值和信念系统。为什么有人愿意执行一个目标,有人却回避那个目标,就是因为他们的对目标的“智能”(思维)部分的信心不同,以及对回避追求“冒险”——忍受痛苦和艰难获取成功的欲望——思维的另一部分资源开启失败。
由目标引导思维,促成行动是人类思维的特征。善于从失败和痛苦中学习,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标志,它的方法就是反思。
3.成人和儿童一样需要培养创造性思维
到目前为止,思维对人类仍是一个谜。思维如何运作,它的原理是什么?我们并不清楚。在学校也没有教授思维训练的方法,每个人都是在自我探索中成长。比如,我们对情感的认知就有片面性,认为那是情绪,是个性,而未能从思维的角度来看待它,从而错过了改变它的方法。
囿于我们成长的各种限制,大脑中形成了很多不合理的观念,这些观念阻止你对目标的追求。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常识就是人到18岁为止所积累的各种偏见。”成人和孩子培养创造性思维,可以怎么做呢?
第一步,构建更真实的自我模型。
也许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询问:“让这个问题变得如此困难的根源是什么?”但你也许无法回答这一问题,除非你认真思考了如下问题:我是如何做决定的?为什么?我是怎么进入当前状况的?我的目标是什么?我如何达到目标?我怎样才能产生新的想法?
换句话说,在思考改变自己之前,你需要构建一些你自己的心智如何运作的模型。前文已经叙述,不赘述。
第二步,“享受”孤独和寂寞。
对成功的追求,可能是坎坷的。但是它值得你去冒险,你可以享受孤独和寂寞,换回的可能是新的思维模式的打造,而不是苦尽甘来的“快乐”(是吗?)。因为快乐,我们已经做出了新解读,它的弊端是压制你去奋斗,阻止你追求更高的目标。那么,我们是否没有资格体会快乐,一定要对自己苛刻。非也,快乐,是一种伴随大脑部分资源完成思维任务后的释放,是一种放松。但很快,你的思维会转向新的事务,这才是“常态”。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来到世上是来受难的,是对的。
第三步,把思维运作看作新社交。
你鲜明的价值观、目标,会吸引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交往本质是思维的碰撞,它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虚拟社交。越来越优秀的团队,越来越便利的5G,智慧将是你的名片,而不是你的性格和脾气。合作,寻找优秀的伙伴使你成功重要资源。
冬天来了,春天还远吗?同样,有了创造性思维,你离成功还远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