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这段话,大概很多人都有所耳闻吧。
没错,这是文学大家钱钟书对自己的妻子杨绛的看法。
两人之间的隽永爱情,一度被世人所称赞。
这一对才子佳人,不仅创造了世纪佳缘,还组建了一个温馨无比的三口之家。
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书便是豆瓣评分8.8的《我们仨》。
1.作者简介
她是中国最后一位“先生”,是享年105岁的国民才女,是一位得力的妻子、一位伟大的母亲。
她就是这部作品的作者和当事人——杨绛先生。
杨绛 先生上个世纪的中国,经历了各种战乱,社会性质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女性的地位始终相对低下。
而杨绛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出生的。
1932年,杨绛借读清华大学后赴英、法留学。这些都离不开她的刻苦努力。
她不但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还是中国著名的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
代表作有《干校六记》、《洗澡》、《弄真成假》等。
其中,由她翻译的《堂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还曾被邓小平作为礼物送给西班牙的国王。
在世人眼中,杨绛是中国女性杰出的代表,是中国最后一位“先生”。
但在钱钟书眼中,杨绛是自己“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2.作品概述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于2003年首次出版的散文集。
作品一共分为三部分,还附有女儿圆圆和钱钟书的书信,讲述了这个温馨和谐的家庭几十年的美好时光。
虽然岁月静好,家人和睦,但生活总少不了聚散合离,也少不了平平淡淡。但就是如此平凡的生活,打动了无数人的心。
作品开头一家人的照片在书中,杨绛用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和丈夫钱钟书,以及那些快乐而艰难的日子。
作品的第一部分讲述了杨绛的一个梦——“锺书大概是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可见晚年孤身一人的杨绛,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自己亲爱的钱钟书。
而第二部分,杨绛用梦境的形式完整地叙述了这一“万里长梦”。
回忆了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先后离世的过程,体现出一家三口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依然不离不弃、相扶相依。
第三部分采用回忆录的方式,记录了1935年杨绛和钱钟书赴英国留学,直到1998年女儿与钱先生相继逝世期间的生活经历。
书中记录的都是一家三口生活中的小事,但恰恰是这些小事,平凡又让人感动。
3.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
书中第三章中写道,自从钱钟书的作品《围城》被改编为电视剧之后,每天都会收到大量读者的来信。
很多作家遇到这种情况通常都不予理睬,但钱钟书不一样。
钱每天起床第一件事便是回信,还戏谑地称之为“还债”。
可见他对自己的作品是很负责任的,对读者亦然。
但杨绛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宁愿钱钟书不出名,不受这等苦。
晚年的钱钟书夫妇还有杨绛生病住院期间,女儿钱媛在外地教书,只有钱钟书一人在家。
钱每天来医院必来汇报:“家里灯泡坏了,我不会修”“家里门把手坏了”“我把家里的桌布弄脏了”......
杨绛总是镇定自若地安慰钱,放心,等我回家修。
因为平时家里的家务都是杨绛包揽,钱只会煮热水。但杨绛从未埋怨斥责过,都是笑着安慰。
后来钱生病住院,杨绛每周坚持不懈去看他,另一边还要照顾自己患有脊骨癌的女儿。
最后的最后,还是白发人送了黑发人,还有与自己相守一生的丈夫。
《我们仨》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者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
小时候,总以为日子不过是跨过一道坎、一堵墙,翻过去便是柳暗花明。
就像王子和灰姑娘,穿上水晶鞋便是高贵的王后。
长大了,才知道生活远没有这般简单。
即使深情如钱钟书,坚守如杨绛,生活总归是生活,总会有些磕磕绊绊,带着三分刻薄,两分讥笑。
但剩下的五分,是始终如一,是相守相依,是不离不弃。
也正是这美好的五分信念,支撑着晚年孤身一人的杨绛先生。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我一人。
这是书中女儿和丈夫相继去世后,杨绛先生说的一句话。
是啊,这世间纵使感情再坚牢,事物再美好,也总有失去的一天。
但是,千万不要灰心,那些曾经陪伴过你的人和物,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陪着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