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医师是位针灸高手。
之所以说他是“高手”,是因为我亲眼见证了那几针后的神奇效果。
那是我刚去针灸的第三天,一个约四十岁左右的女人一手按着腰部歪斜着身子,嘴里“哎哟哟哟”地边喊边走了进来,那样子滑稽却又令人忍俊不禁。医生问诊,她说是刷牙时打了个喷嚏腰便直不起来了,让她躺床上,她费了好大的劲最后还是在医生的帮助下才勉强躺到床上。只见医师在她的肚脐眼两边戳了两根银针,又在她屈起的双腿膝盖处扎上两根,然后叫她用力咳,在她咳的同时医师捏着针的手指也在捻动着,随着几声咳嗽过后,医师说,你自己下来吧!她试着慢慢地移动身体,当发现自己能站直了后,惊喜地叫道“咦!好了,好了,能动了!”
怎么样,神奇吗?称他为“高手”,此言不虚吧?
听吴医师说,他16岁当的兵,部队按排他学医。退伍后到省城南京某医院,后因夫人在扬州,便又调来扬州,期间曾到巴基斯坦工作过一年半,从单位退休后,又到私人诊所继续从事他拯人于痛疾的高尚职业。
那天我回扬州看望生病的母亲,闲聊时,哥哥得知我腰间盘突出,便说去吴医师那儿针灸吧。
哥哥说他三年前腰间盘突出严重时身子都站不直,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基本痊愈了了。现在偶感腰不舒服时便自己做做下腰拉伸就没事了,并说明天上班时顺路带我去。
第二天大早七点多钟,哥哥开车带我来到位于扬州施井路上的“施井门诊”。
诊所很小,坐西朝东,门前一条瘦瘦的南北向的马路,路两边都是一排边的矮旧门面房,从北面大路过来,远远的就见左侧门头上方有“施井门诊”四个大字,一条小巷弯曲着向西延伸,而正面朝东门头上方的字则不太显眼,若不是来看病谁也不会特别注意。
八点刚到,一辆电动车停在门口。一位套着护膝背着个挎包带着皮手套的“老帅哥”推开玻璃门走了进来(老帅哥是吴医师的网名)。哥哥说这位就是吴医师。
几天时间的针灸,疼痛和笑声并存。
疼,是因为每天要扎十几针;笑声,是因为吴医师是个幽默风趣善于侃大山的人。
不知道他从哪儿积累来的那么多典故,每天不重复地讲故事和笑话。一个上午,他给这个针上灸后,立马给那个拔罐;给这位做上牵引后,马上给另一位做推拿,四张床位你方唱罢我登场,虽然很忙,却是有条不紊。有趣的是,在给我们患者忙着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他居然还有闲心讲故事给我们听。
故事和笑话有荤有素,有时候讲着讲着突然停下来说:“不能瞎说咯,毕竟还有女同志在这里呢!”可屁大的功夫就忘了,又开始讲段子了。不过,他的段子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含蓄的。他最频繁的口头语是“我说这句话个对啊?”,还有,“我这句话你懂量?”。
别看吴医师会侃大山,手上的功夫却从不含糊,“医者父母心”更是在他的唠叨中流露出来。
那天,吴医师对已经针了三天的一个胖小伙子说:“小胖子,你明天早上别吃早饭,来抽血化验一下看是什么情况再说”。可小胖子说:“我不抽血,抽血疼死了!”吴医师说:“不抽不行,按常理脚趾头鼓起来,针三天不见好转很有可能是痛风,而如果是痛风的话,针灸是没用的,挂个两三天水就可以了”。可小胖子就是不答应抽血,说怕疼。吴医师就反复强调,几次三番,小胖子始终不干——我怕疼!我在另一张床上听着都觉得累得慌,心想你这医生这是干嘛呢!人家不肯就算了,又不是你不提醒!”。可他还是唠叨着:“你抽血怕疼,那我问你,你针灸就不怕疼了?我看你每天戳针时都哎哟哟地叫蛮。再说,你要确诊是痛风的话,只须挂个二三天水就好了,不比天天针灸好?”我就想:这吴医师是不是傻啊,劝人家别针灸那收入不就减少了?
转念一想,这不就是“医德”嘛!
第三天,小胖子跟吴医师说化验结果是99.几的概率,也就是说应是痛风无疑了。
“医者父母心哪……”
当看到吴医师很认真地对登门求师的一个男人讲出这番话的时候,让人看到了他的另一面而凭生几份敬意。
那天,一个三十大几岁的男人进门便和吴医师打招呼,请求吴医师收他为徒。被回绝之后,他并没有马上走开,而是再次说明他求师的目的是为了拿到卫生局的执业许可证,说必须得有一位不少于十五年临床经验的医师带徒且推荐方可。还说:吴医师,我三年之前来求师你让我回去好好看完针灸书再说的,现在我已经看完了,你能不能帮我这个忙呢?
“那好,你说你看了两三年的书了,那我问你,……这个穴位是第几椎?……个穴位在哪里?”吴医师就指着正在推拿的患者背部让他说。
那个人很不情愿地指着患者背部说出了这个是第几椎,那个是什么穴的。
“回去罢!真的想针灸就再好好看书好好学……”
第二天针灸时,我好奇地问吴医师有没有收下那个徒弟,吴医师说:“这样的人不能收,他的目的是为了拿到卫生部门的执业医师证去开个诊所赚钱,说自己看了几年书了,却连……都搞不清,那不是害人吗?这样的事我能做吗?”
“修医必先修思(思想品德)……当初,我的老师就是这么教导的,吴医师如是说。
正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
看似平常的诊所里却有着一位“医术精湛、职业操守高尚”的医师,不能不让人慨叹于如今的大医院里,动辄就让人开刀手术的个别不负责任的“医师”的所作所为。而更为令人痛心的是,众多如我一样的人一旦生病都往大医院跑,且不说费用之高,各种CD、核磁共振等不需检查的也让检查,我等如待宰羔羊般低眉掏包。我真为自己没有早点认识吴医师而感到遗憾——若早点认识则很有可能不会因动刀动手术而留下后遗症了。
就在前几天,姐夫开车送我和姐姐去针灸时。一聊天,才知道他面瘫了两年的表妹原来也是被吴医师针好了的。
十几天时间的针灸下来,耳闻目睹的病例不胜枚举,不一一道来了。
诊所虽小,巷子也深,可愈者的口口相传却让很多人慕名而来。而我,针灸还没满两个疗程,却已经好了差不多了,在这里,我借用文字来谢谢吴医师!谢谢谢谢!!
最后我来句戏说:“医师“帅哥”貌不扬,妙手回春胜扁鹊。手捻银针龙蛇舞,拯人疾患送健康。”
前天,我把这些文字发给吴医师看,他说谢谢我把他写得那么好,但言过其实了,说他的老师朱兴泰那才是“针灸高手”,还有一位“推拿高手”丁继山老师,能有今天的成就,皆得益于老师们的言传身教,并让我不要宣传和投稿,实在要写就写写他的老师们好了。
事实上我所写的都是我亲眼见到的,并无不实之处,吴医师所说的言过其实只不过是他的自谦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