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A,男,六年级,小时候读书晚,比同龄的学生大三岁,个子在班上最高。留守儿童,父母在海南打工。该同学在班上总是使唤同学做事情。如果同学不做,则打同学。老师批评,说教两句,则与老师顶嘴。弄得老师哭笑不得。
每当老师提起他,总是摇头,都认为这位同学没办法了。
自从担任这个班班主任后,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这位学生,他不知道怎么与同学相处,脾气不太好,可能是缺少关爱。找到原因,经常找他到谈话,在语文课上,最简单的问题 留给他回答,回答正确给予表扬。课间,带到办公室与他交流。更多的从生活上给予关心。
有一次上,天气冷,他感冒了,不停的咳嗽。课下,我让他到办公室,在经过与其父母的谈话后,让他到办公室,开始,他还以为是批评他,到办公室时,怯怯的,一副等着挨批评的样子,“老师发现你不停的咳嗽,给你准备了一些感冒药赶紧吃。以后注意,天气变冷时,记得加衣服。”他不停的点头。那一刻,我知道,他心里是有变化的。
在不断的关心下,该同学变了。有一次带着班上同学,到三楼储藏室搬一些桌子到一楼时,储藏室里横七竖八的桌子在那躺着,如果不小心 有可能弄到同学,我负责顺桌子,同学们负责搬。在顺的过程中,该同学对我说“老师,您身体不好,血压高,干脆让我来顺”,说完 又对其他同学说,我们多做一点,别人老师病倒了”一句简单的话语,确让我感觉一股暖流流入心间。平日里,对该同学的教导,都是值得的,从这里可以看出 他并不是“孺子不可教也。”渐渐的 这孩子向好发展了。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孩子也是。童年时的我们不也时常在犯错,有不听父母的时候吗?
作为教师,多一些耐心,多一些陪伴,去了解学生,走近学生,再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策略去帮助学生成长,相信,学生会有所改变,看似不经意的一些举动,也会让学生有所感悟,只是有的孩子不善于表达。
相信,每一朵花都会开放 只是要多等一段时间。静待花必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