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
【推荐】巴菲特长期在二级市场上持有的股票,收益并不高
讲述了为什么巴菲特的投资哲学不能照搬。
【推荐】中国平安开门红暴增73%,意味着什么
2016年上半年,平安个险利润率达到百分30
中国平安2016年上半年新业务价值增长了百分40,保费达到720亿,利润率达到2016年上半年寿险业务新业务价值为240.17亿元,同比增长42.7% ;新业务价值率28.6%。这720亿扣除银保短期缴费70亿,利润率达到百分30。新业务价值增长,类似于企业的增速,一直以来,我都将其看成保险公司成长性的第一指标:
因为内含价值代表过去,新业务价值代表未来。
当然,这两年中国平安的新业务价值暴增,主要原因是四个:
1、保险的空间巨大,目前来看,保险的保费还能增长5倍以上。(境外保险的总资产和银行差不错,目前保险的总资产只有银行的百分7左右)
2、平安寿险的行业领先优势非常明显
3、低息环境,保险公司利于销售。
4、保险代理人放开,人力资源充足
开门红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开门红的利润低于其他产品的利润(一般保险个险新单下半年保单利润率能达到40-50%),但利于销售,有助于新手熟悉行业,老手疯狂捞金。对于团队建设,激励士气都很有好处。


2016 年
【推荐】中国平安的底部区域买入法
根据历史经验,有些人喜欢采用极限底部买入法,也就是0.8EV的时候。但我个人不会这样操作。因为这样操作,有一定的踏空风险。(还有摇新和AH置换的考量)也许有些人股票池的股票很多,哪只碰到买那只。我的股票池很少,所以要防止踏空因小失大。
0.8-1.2EV都是我认为合适的买入区域。1EV以下可以买满。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平安的内含价值高速增长。
未来十年,我的预期是其内含价值平均还有15左右的增长。也就是说,1EV买入,不吃估值,每年有百分15的收益,这其实已经很理想。
其它
【参考资料】万剑和流水白菜关于保险负债的讨论
万剑:
保险的负债端是很神秘的区域,市场需要逐步的去认知和了解,认识到资产端可以让你短期爽一把,但不长久;认识到负债端可以让你长期获得超额收益。流水白菜:认同保险业的目前主要竞争在于负债端。
1、由于投资原先被严格监管,因此,各保险公司呈现同质化。因此,目前讨论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差异,意义不大。
2、保险公司的内涵价值是否高估。简化来看,看投资收益假设,投资收益假设看两个方面。
第一,过去的假设是否太高。过去十年保险公司最终的三差是否和原先的假设差不多,历史证明,保险公司的假设是合理的。有些人用三年五年的利差来检验假设,是不科学的,是选择化的数据-----一张保单是十年,有些人喜欢熊市的时候说保险公司内涵价值高估很多,然后牛市的时候说保险公司的内涵价值低估不少。这些人的说话方式,要学会屏蔽。
第二,未来的假设是否激进。
a/保险公司的长期投资能力,主要看利率,而01-11年,5年期存款利率(12个月平均)只有3.8,因此,未来十年,存款平均利率上移是大概率的事情。
b/保险投资端去年开始逐渐放开,提升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
c/沪深300过去的估值非常高,目前估值偏低。
d/沪深300,银行股占比非常高。目前估值下,假设银行每年有百分7的投资收益(百分4的分红加百分3的价格上涨),不算激进。(保险公司的投资假设是每年股市有7的回报)
e/利率市场化,有利于保险公司提高投资收益。
第三,保单结构的差异,主要在渠道的差异。保险公司的保单中,有价值的是个险渠道获取的保单,以及银保渠道中的期缴保单(银保的期缴保单,好的公司占比也就20%左右)。银保的短期保单不亏钱就算完成任务。值得注意的是,即便银保短期保单不赚钱,也在消耗资本金。
非常有价值。个人的理解是,由于各家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是差不多的,所以利差主要就看资金成本了,要降低资金成本,一是提高保障型保单的比例(寿险公司),降低综合赔付率(财险),二是提高代理人渠道的比例,降低银保渠道的比例,降低运营费用。其它因素就是退保率,续期保单占比等。
总结
后面的文章,说来说去都是平安的价值低估、其它公司如中国太保的估值低估、保险行业要坚定持有、唱多保险股、熊市大胆买入等,所以有很多没有记录到笔记中。
在看 @流水白菜 的专栏之前,我认为他是一个对保险行业有极高理解的人,然而看了他从12年到19年的大部分文章(18年开始的实在重复度太高了,不想看了),发现流水白菜也是一个草根投资者,不过流水白菜确实很勤奋,30 多页的专栏,他以前是经常看研报并将研报内容摘要发到专栏,后面终于有了一家之言。
雪球上的所谓大 V 还真的是很多民科。要让自己变强,就要多看教科书,尽量接近科班出身(会计,精算),不能以自己是普通投资者而不思进取。最后就是集百家之长,成一家之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