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友送的一套张爱玲小说搁置了半年,又捡起,感受更不同了。旧香港的画面感在脑海中生动起来,细腻的语言,落在了实处。人情冷暖, 人各有各的心思,为了生存。
读书的时候,有三个世界。一是真实的世界,而是作者的世界,三是读者的世界,三者合在一起的复杂交叠和交错,是小说的世界。于是它复杂充满魅力,动人不动声色。好的小说,是作者意识与意志的隐忍与克制,是读者视野的开拓与探寻,是人物情节的自然发展。
《花凋》中有一段譬喻写得尤其生动:
窗外的天,永远从同一角度看着,永远是那样磁青的一块,非常平静,仿佛这一天早已过去了。那淡青的窗户成了病榻旁的古玩摆设。衙堂里叮叮的脚踏车铃响,学童彼此连名带姓呼唤着,在水门汀上金鸡独立一挑一跳“造房子”……
淡青的窗户成了病榻旁的古玩摆设,写尽了久病的川嫦的状态。一处环境的描写,调子极其温暖明亮,却透着结束的意味,令人有一种温暖的悲凉,沧桑的感动,有那么一滴泪水温热地落在心头的触动。
张爱玲擅长讲故事,在交代背景时候也尤其精彩。她说:
郑先生是连演四十年的一出闹剧,他夫人则是一出冗长单调的悲剧。
一句人物角色转换的过渡句,把这一对夫妻总结的恰到好处。两个“一出”出现的位置也很好,把句子一断,语气也生动起来了。有时候觉得张爱玲观察细腻、点评深刻,就仿佛是在一旁一边看着主人公生活,一边在自己的脑袋里点评,而我们读的书,是她脑袋里的电影。
我有时候会不喜欢她这样目光如炬,把人物写得似活得一般,就像是对活人的剖析,未免显得有些咄咄逼人,生冷刻薄,但却不得不佩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