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程序员@产品
无线开发的思考(二):多形态终端

无线开发的思考(二):多形态终端

作者: 和平北路 | 来源:发表于2019-04-06 15:03 被阅读6次

手机是什么

    忘了是小学几年级,同桌妹子一大早来上学,从书包里掏出个SONY CD机,羡煞我等旁人。那时候开运动会,用一盒口水糖可以换Gameboy玩一下午KOF和宠物小精灵。等上了中学,条件好的同学已经用上了30W像素的Moto,多数人手里也有个黑白屏的文曲星能下五子棋看大唐双龙传。到大学毕业时候,高玩出游背个数码相机,mp3随身听却已经淡出大家的视线。
    2019年3月,SONY内部爆料:

索尼无反相机部门并不想把关键性的技术贡献出来,以防止索尼手机拍照性能过于完美而导致相机销量下滑。

    对00后的新新人类来说,手机就是全部,可以追剧自拍购物聊天交友打游戏,甚至还能帮他们写作业。
    如果抛开这些实际应用,手机大致可以拆解成以下几部分:屏幕、电池、网卡、处理器、传感器(包括摄像头)。


手机

手机会变成什么

    结合大哥大到iPhone X的变化,不难推测出随着技术进步,手机(或称为可交互移动网络终端)的演变趋势:
    * 灵活可变的屏幕
    * 逐渐消失的电池
    * 高速低延迟的网络
    * 更加强大(或者直接被丢掉)的处理器
    * 体积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无处不在的传感器
    从这些角度来看,也许解决了交互问题的智能眼镜或者视网膜屏会是我们有生之年看到的手机终极形态。我们可以畅想,十年内配合5G网络,解决了电池问题的一块随身屏幕,会是多数C端用户直接面对的“手机”新形态。

端上开发者的机会

    从2G到4G,随着网络带宽的增加,大家消磨时间的方式开始变的多种多样,从离线小说,到在线mp3下载,再到视频追剧和手机联网游戏。每次网络的升级都会带来行业的爆发与洗牌。以游戏为例,当网速足够快、延迟足够低的时候,游戏上云变成可能。在实现云端一体的逐帧像素同步后,现有的游戏开发技术栈可能被颠覆。《头号玩家》的虚拟世界也许离我们并不遥远。
    国内的大公司都在玩着命的获取着用户信息,大家都从个性化服务里尝到了甜头。当万物互联的时代到来,用户画像不再是一个虚拟形象,服务商可以精确的知道用户的个人信息和行为习惯。随之而来的是安全和隐私保护行业的蓬勃发展。
    这半年时间,FlexPai、Galaxy Fold、Mate X相继亮相,折叠屏开始进入消费者的视野。早期的Android工程师羡慕iOS不需要花精力在屏幕兼容上,而可见的三五年时间,UI开发者一定会面临十倍于之前的屏幕碎片化困境。这块屏幕可能在身上、车上、家里的任意设备上、路边的公共设施上,并且同一块屏幕也会随着物理形态变化而呈现不同的布局。
    当高速网络变的像电一样,成为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基础设施时,也许会彻底改变20后这代人的生活习惯。所有的屏都是可以点击交互的、所有的设备都是智能的——有效信息的触达成本低至难以想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线开发的思考(二):多形态终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ceq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