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小说的各种小说长篇小说我也爱写小说
长篇小说II风雨岁月(42): 传授技艺

长篇小说II风雨岁月(42): 传授技艺

作者: 林海寻音 | 来源:发表于2020-08-14 07:06 被阅读0次

外出采药十几天时间,乡亲们一听到他们回来,大门口早就等下了看病的人。郑郎中吩咐李宝才收拾采回来的药材,按不同的种类分开后晾在库房里,他和张小卜径直去了药房。

李宝才从褡裢里掏出被挤成一团的药材,先轻轻地抖一下浮土,然后仔细辨认,把每一种药材分开放置。他发现这次采回来的药材,有好几种都从来没有见过,更别说叫什么名字了。

李宝才把这些不知名称的药材拿给郑郎中看,郑郎中像发现宝藏一样激动,这是黄芪、这是红芪、这是紫苑……虽说这些药材在低海拔地区也能采到,但药性弱,效果也不好,他一直就盼望着采到高海拔原始森林里的药材,这次终于如愿以偿了。

郑郎中说:“小李子,你整理的时候要特别认真仔细,千万不要把药材混淆,有不认识的就拿过来我看。”

李宝才答应道:“请师父放心,我一定遵命行事。”

李宝才按照郑郎中的安排,耐心地整理着从关门山采回来的药材,就算是只有一根,也要把它分开,说不一定那根就是最珍贵的。李宝才用了三天时间,才把褡裢里的所有药材分类整理完毕。

后来,师徒三人通过再仔细辨认,给每一种药材贴上来标签,尽管数量少,但有十几种,并且好几种药材他们连见都没有见过,只好贴个无名标签。

张小卜的腿伤已经完全恢复了,他每天就抓药都忙得不可开交,有时候还要给病人煎药。李宝才整理完药材后,也回到药房帮张小卜抓药。几个人一直忙了大半个月,来看病的人才慢慢减下来,郑郎中也得以恢复他的生活规律。

有几天时间,看病的人越来越少,郑郎中就给两个徒弟教如何运用“望、闻、问、切”法诊断病症,李宝才和张小卜听得很认真,郑郎中很有耐心地给他们讲解:“望诊,就是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进行观察,以测知内脏病变,如果脏腑阴阳气血有了变化,就必然反映到体表。”

李宝才还是不太明白,问道:“这个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具体怎么去‘望’?”

郑郎中娓娓道来:“望诊就是指看一个人的五官,目舌口鼻耳,比如看眼睛是否有神,眼白是否有异常,舌头是否过红,舌苔是否过厚,舌苔颜色是白还是黄,口腔是否有炎症,颜色是否过红或过白,鼻子是否有鼻炎,鼻涕是稀还是稠,颜色黄色还是白色,耳朵外形、性状等等。”

张小卜边听边把师父讲的内容记录下来,李宝才着急得没有办法,因为他会写的字很少,只好嘴里一遍又一遍地默默念着。

李宝才又问道:“现在终于知道‘望’什么了,但是如何又把看到的情况与病症联系起来呢?”

郑郎中嘿嘿一笑,继续讲解:“这个的确需要长期观察的经验,比如眼神恍惚都是肝的问题,通过养肝是可以治好;舌头红了说明心火热,要降火和养心,等以后来了病人我会给你们再解释。闻诊是听声音和嗅气味,主要是听病人的语言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等变化,以分辨病情的虚实寒热。问诊是通过询问病人,以了解病情,有关疾病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既往病史、病痛所在等,故问诊是了解病情和病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四诊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切诊是指用手触按病人身体,以此了解病情的一种方法。切脉是一种最常见也最管用的切诊。”

郑郎中示意李宝才把手放到桌子上,他用手指按李宝才的手腕后,说:“切脉可以体察脉象变化,辨别脏腑功能盛衰,气血津精虚滞。正常脉象是寸、关、尺三部都有脉在搏动,不浮不沉,不迟不数,节律一致,一息搏动四至五次。常见的脉象就有十多种,现在讲了你们也记不住,等以后遇到具体的病人了再讲吧。”

郑郎中问李宝才和张小卜:“你们听明白了吗?”两个人都不好意思开口,郑郎中就懂了他们的意思。其实,他也心里清楚,一个中医大夫需要多年的经验积累,才能掌握如何给诊断病情。有时候,还会遇到个体的特殊情况,跟传统的经验一点没有关系。

郑郎中向门外瞅了一眼,院子里太阳已经快照到大门口了,吩咐张小卜和李宝才把药房收拾一下,趁着没什么病人早点做晚饭。吃过晚饭后,等两个徒弟洗刷完,郑郎中带着他们出去了。自从有了李宝才后,郑郎中一有时间就带着他的两个徒弟在城里溜达。

走着走着,他们就出了城东门,正对面的山顶上有一个建筑物,看起来像庙宇。李宝才问:“师父,对面那个建筑是不是什么庙啊?”

郑郎中说:“那是望乡楼,据说是清朝康熙年间一个叫兰陵的陕北商人修建的。那时候,陕北由于连年遭受各种自然灾害,很多人被活活地饿死,有的地方还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官府也拿不出那么的救济粮来,后来朝廷就实行了‘五年之内不用交土地税的政策’,鼓励老百姓向内蒙古迁徙,兰陵是最早带着几个乡亲来到包头的陕北人。

他们刚来的时候一穷二白,来到这里就给铺当伙计,到后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当地的环境熟悉后,就一步一步地自立门户,开起来皮毛、茶叶等商行,生意也慢慢地好起来,赚到钱以后,由于思乡心切,只好回家乡发展了。在回去之前,他拿出一笔钱来,就在这里修建了一座木楼,起名望乡楼,以供内地离乡的游子们登高望远,遥寄思乡之情。”

张小卜说:“我来这么长时间,今天才知道这就是望乡楼。”

李宝才说:“我们都是内地过来的人,要不上去看看吧。”

郑郎中说:“好吧!”师徒三人就直奔望乡楼。

登上望乡楼,虽然是茫茫无际的草原,但李宝才感觉到家乡好像就在眼前,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后来居然放声大哭了起来。郑郎中知道李宝才思乡心切,干脆就让他痛痛快快地哭一场。

哭够了,郑郎中才安慰他:“好男儿志在四方,我和小张也是从内地来的,跟你一样思乡,但回去只有挨饿,只好在这里坚守,至少还能混口饭吃。”

李宝才擦干眼泪,对郑郎中点点头,觉得自己一个男人不应该这样懦弱,但他心里的苦实在没人能够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长篇小说II风雨岁月(42): 传授技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jnrh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