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独自骑行,问自己,每每评价、看人,觉得自己如何?答案却出现在梦里…
看电视剧《三国》,我多是从领导,说话,局势,谋略等角度。
最喜欢的人物是曹操和刘备的结合。曹操太过奸诈,刘备又过于善,善良得让人觉得是软弱。如果说两人的结合体是谁,我会选择特朗普。这个人看似无章法,实则攻于心机,是个聪明人。我知道很多人并不喜欢他,但是我有我的观点。我喜欢那种随和,看似毫无章法,又有大智慧的人。不得不说,《三国》里的人物个个聪明绝顶,无不有才。
曹操,对局势,每个人的状态有非常好的把握。拿失守荆州一事,看似失守荆州,那么大的地盘,丰腴富饶的地方被曹仁失守。其实曹操内心早就知道荆州早晚会失去,只不过要失得体面。失去后要让南方割据的孙权和刘备有所争,这样帮助自己后续的称霸。曹仁失守后,一直跪在门外,不敢见。只见曹操这样说,曹仁厉害呀,就几万军马,还能坚挺这么久,非常厉害了,要是赤壁之战能这么耐打就好了。 不愧是人物,看局势说话处事,就算是手下失地,也不会乱责怪。这是领导者的气度 ——识时务
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北方军,不熟悉水战,曹操命之荆州部将蔡瑁管理水军。曹操说,全权托付给蔡瑁 ——对手下敢放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但后来蔡瑁被孔明等人离间被杀,等到曹操反应过来是离间计时,也只是暗自懊恼,手下的人继续接过蔡瑁的活,曹操这么说的,要是蔡瑁早是你这么想,就好了… 谁在岗位上,谁就有权力,我就信任谁 ——不为过去的得失而自责,拿得起放得下,始终向前看。
孙权也是一位好将才。当他刚接过江东,曹军立即来犯,江东的政治形势呈现两面,一是抗曹,二是归顺曹军。孙权与母亲彻夜未眠,母亲对孙权说“还记得你父兄走前说的什么吗?外事问周瑜,内事问张昭。这次是外事还是内事?”孙权答曰:“外事,如果事情这么简单就好了,看起来是到底迎敌还是投降,实则是江东的两股势力不服气,如果这次不能妥善解决这个问题,恐怕江东会一分为二呀!”孙权母亲听了非常欣慰,原来孙权看得更细致。后来,孙权私约周瑜聊这事,周瑜和他部下等人表示愿追随主公,并抗击曹军。第二天公堂上孙权直接就问周瑜,周瑜等人说要抗击曹军。张昭等人不服气,于是孙权说服张昭管理军机物料,危机得以化解 ——能看到问题,并化解问题。
刘备这人是最善于放长线钓大鱼。初次徐州危机,几人几匹马,跑来帮徐州,他在的期间徐州百姓得以安养生息,生活安康。等到要走的时候,徐州百姓舍不得他。第二次去江夏,两城之间相差二百多公里,百姓宁愿放弃以前的家园,追随刘备,中途几次差点被曹操斩杀,但刘备还是没有放下百姓。刘备说,至奸似忠,大伪似奸。这句话我倒是信,事情做到绝,坏也能变好。嘿嘿,只不过刘备这种能力大部分人学不来,包括我。 有一点刘备还是可以学,就是收买人心。他攻城池,不用一兵一卒。当他借下荆州,继续要攻其他的四郡时,第一句话说的是,他要让四郡的太守都服他,更要让百姓服他。所以第一个攻下零陵时,把敌军引开,把太守之子绑了,换取城池,嘿这行事风格也是厉害。不用太多军马,不用杀戮,就得到了四座城池!
毋庸置疑,能在乱世里活下来的,个个是英雄。不像我,和平年代娇生惯养出来的独生女,要是在那个时候,被人暗算都不知多少回!
我根据三国总结出四等人,一等人,识时务,有见识,有胸怀。二等人,识时务,有计谋。三等人,识时务,四等人,不识时务。
三国,学习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