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龙象共舞——中印关系永远的主旋律

龙象共舞——中印关系永远的主旋律

作者: 太阳的梦想 | 来源:发表于2020-11-14 07:34 被阅读0次

        回首百年,英美日本和苏联对中国的影响,老百姓的感受最深。但几千年来,真的要说哪个国家对中国的影响时间最长,对中国的影响程度最强,那非印度莫属。

        中印睦邻,又都是四大文明古国,交流融汇是自然而然的事。早在401年,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到达中国,带来佛经《修多罗》;402年,中国高僧法显访问印度并居住10年,他将许多梵文佛经译成中文,其著述的《佛国记》是中印友好交往的见证;5世纪,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成为少林寺第一位禅师;7世纪,唐朝玄奘在戒日王时期访问印度,将许多佛经带回中国,而后来回流印度的佛经又是他翻译成中文的典籍;1938年,印度国会派遣医疗队支援中国抗战,队员柯棣华大夫病世于中国;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随后开辟的驼峰航线,其始发地就在印度的阿萨姆邦;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非社会主义国家是印度,新中国第一次接待的外国首脑是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万隆会议通过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印两国共同提出的。

        印度对中国的影响,首数佛教。起源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佛教,自东汉明帝派遣使者至西域广求佛像及经典,迎请迦叶摩腾、竺法兰等僧至洛阳建立第一座寺庙白马寺起,汉传、藏密、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儒家和道教盛行的中国迅速风靡全境,珀来的宗教,融合中华本土文化后,成了中国最大的宗教。伴随佛教进来的,还有印度的哲学、农业、音乐、舞蹈、雕塑、医药等,这些内容,几乎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一不给中国带来惊喜。

        中华文明自古以来都是一脉相承的,纵使无数次受外来文明的入侵和冲击,但中国人宽阔的包容胸怀和强大的同化能力,不仅将外来文明融入其中,还将那些历史上强悍的民族同化为中华民族,并形成一个以儒学为主体、兼容并蓄的有机的文化整体。印度则是一个与中国不一样的国家,每一次外来文明的冲击,都会政变印度的文明。历史上,中亚雅利安人、中国蒙古人和西方英国人都侵入过印度,都在印度建立过王朝和政权,都给印度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中亚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喜欢游动,再美好的土地,再肥美的草原,也挽留不住他们的脚步。西进的雅利安人,占领了北欧、中欧和南欧后,与当地土著民族通婚融合,成了那里的先民。南下的雅利安人占领了印度,他们给印度带来了婆罗门教与种姓制度。无论是西进还是南下,雅利安人都留下了同一样的东西,那就是梵文。在德国梵文叫古典德语,在印度梵文就是古典印度语,两者渊源都是雅利安语,这也是为什么把印度、欧洲的语言叫印欧语系的原因。

        纵观殖民侵略史,被殖民的国家和人民,一般都对殖民者有着深深的仇恨和强烈的敌视,但印度例外。英国统治印度近200年,印度人非但不仇视英国人,连独立建国,圣雄甘地搞的都是不抵抗运动,还心甘情愿成为英联邦成员。

        自1757年成立东印度公司,英国把印度作为其工业发展的原料产地和倾销的市场起,到1849年英国出兵镇压印度王公贵族起义,废除东印度公司,直接从英国本土派出高官到印度任总督,殖民一步步的深入。英国在殖民和掠夺印度的同时,也给印度带来了现代文明。殖民近二百年,推行英语教育,第一次统一了印度的语言;改变经济结构,把印度从原始落后的农业帝国拉进工业化社会;实现国家统一,直至1947年独立建国;独立后,全盘继承英国的政治制度及社会管理手段,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可以说,英国是带给印度印记最多最深的国家,但印度人不仅不仇视曾经给他们带来无尽灾难的英国人,反而持一种感激的态度。

        如果说,印度对中国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润物细无声的话,中国人跟印度人的交流和碰撞,印度人是刻骨铭心的。647年,唐太宗派遣使团觐见印度卡瑙季王朝国王,使团到达时,原国王已经驾崩,阿周那篡夺了王位。新国王收下赠品,却阴谋杀死全部中国官员。唐朝使臣王玄策逃往尼伯尔,在那里招募了一支部队,在中国骑兵的支援下,攻入卡瑙季,攻陷王都,俘获阿周那,将其押回长安。

        1221至1329间,中国蒙古汗国多次侵入印度,在印度河及旁遮普的拉合尔都取得过辉煌战果,蒙古铁骑几度兵临德里城下。1526年,突厥化的蒙古人、察合台汗国的巴鲁刺思部的巴伯尔,那个贴木儿的第五代和成吉思汗的第14代后裔,通过一系列征战,攻进印度德里,成了莫卧尔王朝(莫卧尔即蒙古人的意思)的开国皇帝。莫卧儿王朝征服了整个印度,成了统一印度的五个王朝之一,也不幸成了印度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即使后来英国人占领了印度,莫卧儿王朝的领土和权力受限,但也一直存续到了1857年。在莫卧儿帝国全盛时期,领土几乎囊括整个南亚次大陆及阿富汗等地,著名的泰姬陵就是莫卧儿王朝皇帝沙杰汗为他的爱妃蒙泰吉马哈修建的。在印度教里,人死之后,尘归尘,土归土,要火化后撒到河里,没有大的墓葬,不像中国到处都是陵墓,所以泰姬陵在印度是极为罕见的,当然,这是莫卧儿王朝信仰伊斯兰教的结果。

      1962年,中印双方因麦克马洪线的理解产生分歧,印度军队越过双方实际控制线。中国军队在抗议无效后,奋力发动反击,印军惨败,随后,中国军队撤回实控线,中国宣布停火。那场战争,不仅打破了印度南亚霸主的神话,动摇了印度不结盟运动领袖的地位,回击了苏联及美国西方世界的封锁,还了雪域高原一个安宁和平的环境。

        许是国内对印度宣传介绍的碎片化,对印度的印象也是片面的,潜意识里认为印度很穷很脏很落后,加上1962年那场战争的记忆,印度仿佛就是身边的敌人。随着2009年出访印度,一路走过看过,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印度,对印度也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走进印度,接触的印度人,几乎没有不信教的,其中,印度教是最大的宗教,伊斯兰教位居第二,还有锡克教、佛教、耆那教、拜火教、基督教、犹太教等。佛教源于印度,但现在信仰佛教的人只占印度人口的0.8%。

        印度的宗教氛围很浓,信仰是自由的,信什么教,都是个人内心的一种选择和追求。在德里巴哈伊寺,亲自感受了一下崇尚人类同源、世界同一的大同教。寺庙通体白色,外形由三层花瓣组成,酷似一朵盛开的莲花,莲花在印度许多信仰里被奉为神物,又是当代印度人心目中的国花,故又称莲花庙。莲花庙内部设置简单,只是一个高大空阔的圣殿,既无神像,也无雕刻、壁画,惟有光滑的地板上安放着一排排白色大理石长椅。进庙的教徒及游客无需进行什么特殊的仪式,只要脱鞋进殿,走到大理石椅上就座,然后沉思默祷就行。坐在那里默思,一下子就会让你进入一种空灵的状态,自然而神奇。

        印度教影响着人们的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其将人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等种姓,还有一种在种姓之外,是贱民,就是不可接触者。印度教认为,有种姓的可以轮回,有来生;贱民没有来生,不可接触,认为他们的灵魂很肮脏,和他们在一起会被污染。现实生活中,如果不告诉你,你是分不出哪一个种姓的,而且印度在开国的时候就废除了种姓制度,只是种姓的观念、意识还在多多少少影响着现在的印度人。

        印度教禁止杀生,所以素食是印度人的习惯,52%的人吃素,其中又有20%左右的人是严格的素食主义者,不仅严格吃素,甚至连地下生长的东西也不吃,吃了也是杀生。素食是他们的传统文化,地位越高、经济条件越好的人越是吃素。

        从文化对比看,中国文化是世俗文化,中国人重现世,不相信有来生,不看重因果报应,要及时行乐,今生今世都要想方设法混出个模样来,希望青史留名,所以中国史书卷轶浩繁。印度人大多信仰宗教,注重来生的幸福,今生吃苦,是为了来生幸福。他们认为,今生越受苦,离神越近,下辈子越幸福。

        在欧美国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印度人赚钱不费力,中国人是费力不赚钱。究其原因,跟印度实行全民免费教育有关,且印度一直将高等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心, 通过发展高等教育增强其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印度十分重视工程技术教育,50年代仿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全国建立了6所印度理工学院,发展至今,已经有了550多所工程技术学院和1100多所多科技术学院。早在2000年,印度就有大学及类似机构248所,开放大学7所,高校总数达到11000多所,高校在校生839. 9万人。在世界各国,来自印度的工程师、教师、医生和劳工有数百万名,受聘于联合国系统内的各个组织或机构的就有数万人。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的软件行业,印度近年来经济能持续增长与其近十年来软件技术迅猛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软件出口更是带动了印度经济的腾飞。印度软件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目前已达到了34 万人,其软件科技人才还以每年6万人的速度急剧增长。

        印度教崇尚普渡众生,慈善是印度比较显著的文化。在印度,大的企业都有一种制度,每一年要固定地把一定比例的利润自动转化为慈善基金,用来践行普渡众生。开国的时候,印度就宣布了全民医疗免费,不仅本国人医疗免费,外国人到了印度,也是免费的。印度的医药系统很发达,投入的研究经费很多,一些特效药很便宜,很多中国人喜欢到印度网购药物。当然,不论是教育还是医疗,免费主要是指公立学校和公立医院,公立的是基础性的,如果你要更好的教育和更好的医疗服务,也可以去私立学校和私立医院,只是那你得自己掏腰包,而且费用不低。

        几千年来,中印的交往基本上都是友好和平的,但上世纪60年代那场战争,成了两国民众心中的一个结。当前,中国和印度在西藏班公湖实控线附近陈兵对峙,大有兵戎相见的架式。边境领土之争,大多有历史和现实的复杂因素,并不是战争就能解决争议。如果真能靠战争解决问题,当年的那一仗,我们打赢了,不仅赢了,还能继续向印度推进,但毛泽东和中国军队却在胜利时撤回了实控线,这里固然有西藏恶劣环境下后勤跟不上的考虑,但更多的,是战争已经不是解决领土争端的手段。纵观印度在边境先声夺人的态势,是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失控,印度政府和总理莫迪为转移矛盾而刻意为之;也有的印度人想找回1962年那场战争失败的脸面;更有印度人希望通过强势的展示,想在谈判中博奕,争取最大的好处,甚至想将藏南地区事实上的占领法律化;当然,也不乏美国人想将水搅浑,在后面推波助澜,破坏中印关系和迟滞中国发展的目的。当代国际关系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尤其是领土争端时,早已经摒弃战争手段,最终解决的办法,还是要中印两国坐下来谈判,互有进退,才能解决分歧和问题。只是,谈判需要等待一个时机,机会到了,争端也就解决了。

        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发展依然是世界的主基调,只有发展,问题才有解决的可能。中印都是发展势头强劲的发展中国家,都是金砖五国的成员,还是上合组织的成员国,所谓合则两利,战则两败,何去何从,相信中印两国人民都不愿意选择战争。

        有些问题的解决,相信后人会更聪明,时机成熟了,自然水到渠成。龙象共舞,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是中印关系永远的主旋律!

相关文章

  • 龙象共舞——中印关系永远的主旋律

    回首百年,英美日本和苏联对中国的影响,老百姓的感受最深。但几千年来,真的要说哪个国家对中国的影响时间最长,...

  • 与龙共舞

    龙潭河边一明珠, 原来这里有典故。 名字由来夫狗窿, 人杰地灵听叙述。 休闲运动加艺术, 与龙共创自成书!

  • 《与龙共舞》

    读初中时,正流行校园爱情小说。一头亚麻色的碎发,一件白衬衫,一条水洗牛仔裤,一双匡威布鞋,就形成了我全部的...

  • 象龙

  • 寻龙,骑龙,与龙共舞!

    今日盘面,延续深强沪弱的格局,局部分化行情,创业板强者恒强,三连阳修复形态似有新高之意;大盘三日弱势震荡还在坑中,...

  • 《与象共舞》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与象共舞》是一篇略读课文,本文抓住了大象的外貌、神态、动作以及性格等方面的 特点,饶有趣味地讲述了...

  • 《与象共舞》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我以“你看到了一头怎样的大象,你对大象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这样问题为切入点,...

  • 中印关系

    媒体上经常看到一些人把印度称作“阿三”,似乎印度是一个四肢发达、头脑单纯有点缺根弦的愣小伙,以国人的智慧和中国军人...

  • 罪人与龙共舞

    C.C动漫 【1080】【简】【MP4】 1:magnet:?xt=urn:btih:KIRBSDFQMVMSBN...

  • 2018-03-02

    龙腾盛世闹元宵,群龙共舞贺春来!火树银花龙飞舞,祝愿祖国万年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龙象共舞——中印关系永远的主旋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cgf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