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炸出一条悲剧:
翘首以盼的国产电视巨制《白鹿原》遭停播!
而且是“紧急停播”。
播出一集即遭停播,这种情况实属罕见。
可气、可叹!
说是好剧,一点不夸张。
仅仅放出一集,豆瓣就飚至8.9分。
大有《人民的名义》刚播出时的势头。
对于85集长篇电视剧,虽然还不清楚剧情具体走向,但仅仅一集就能够看得出,剧组下心思了:
足够的视觉冲击感,厚重的历史感尤为突出!
祥子至少四星预定——
着实被《白鹿原》整体构图、摄影震撼到了。
最明显的,是无处不在的红色。
鹿泰桓过寿时,喜庆的红灯笼、鲜红的门幅、泛红的门匾,以及象征意义的门对。
还有具有历史特色的大红辣椒。
连红筷子也不放过。
白嘉轩迎娶仙草时的红蜡烛,仙草的大红棉袄,白嘉轩的红帽檐。
两人同房时的红肚兜、大红喜字、大红棉被。
剧中随处点缀的红色与沧桑粗犷的陕北面貌、古旧建筑对比非常强烈,极富视觉冲击。
而这种喜庆的气氛,又与当时民不聊生的生活气息产生巨大反差。
这种视觉和心理的感觉叠加在一起,能产生1+1>2的感官奇效。
去年大热的《精绝古城》开画即获得极高的评价,除了神还原原著外,细节之处下的功夫也是诚意满满。
尤其是古墓里的男童男女,乍一放出来吓坏不少大朋友。
《白鹿原》细节也毫不含糊,满满的陕北味道。
油泼面、兔子馒头等各种面食的特写
白家厨房的长镜头,竹篮、瓦罐、八仙桌,镂空的门窗、墙上的年画,生活气息十足。
影视作品中把细节放在这样的地方,就对了!
而作为一部史诗性小说,《白鹿原》着重表达的,是厚重的历史感。
讲真,祥子在看片头曲时,就感觉头皮一阵发麻:
冬季积雪的黄土高原,干枯的茅草、玉米秸秆,浩浩荡荡的吊丧人群,伴着极富穿透力的陕北民歌,一片肃杀夺屏而出。
白嘉轩和白秉德父子俩在八仙桌的沉默,冷峻的色调年代感十足。
正片更为突出:
看过《乔家大院》或去过乔家大院旅游的后宫们一定会对大院里的结构、布景所吸引。
呈轴对称式中式建筑风格的院落排布非常干净、利落。
青砖灰瓦,各个房间都有其所属者。
《白鹿原》几乎是一比一神还原。
工整的走廊,白家吃饭场景。
斑驳的祠堂大厅,密密麻麻看祖训的仪式显得相当厚重。
白雪皑皑一望无垠,三个行人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显得非常渺小。
远处的群山万壑,在蓝色夜幕的衬托下,历史遗留下的牌坊和残败的门楼,更显孤独。
悲怆凄凉的环境下,实则是生活在白鹿原村民的写照。
首当其冲的便是主角,白嘉轩(张嘉译 饰)。
接连取了6位妻子,全部“克死”。
心灰意冷的白嘉轩发誓再也不娶。
仙草(秦海璐 饰),本来可以顺利嫁给白嘉轩,但知道白嘉轩性格刚烈,不愿自己仅是交换的商品,便拒绝了稼轩的第一次上门提亲。
你骨头那么硬,我怕你嫌弃我,是用粮食换的
其实,仙草早已认定自己是白家人了。
却在和全家人走亲戚的时候,被土匪盯上。
家人全部遇害,独留自己掉下悬崖,幸得白嘉轩二次上门提亲,才路过雪地救了自己一命。
好在,两人都是硬骨头,仙草才能不被稼轩“克死”。
都说穷山恶水出刁民,在那个饥荒的年代,社会对于权力、财富、威望的渴求比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强。
这也会《白鹿原》的另一条主线:鹿子霖(何冰 饰)对族长的虎视眈眈以及对钱权的渴望。
身为族长的稼轩,因为连克六妻无后,鹿家就开始打族长的算盘。
你得把白家人捧起来,得让全村人服你
到时候好好灌你稼轩兄弟,让他喝好
好一招“杀人诛心”。
第一集鹿子霖的小人性格也已略有显现。
明知稼轩捡来一个倒在雪地上的女人,非要当着白家全家人说是“捡的媳妇”。
跟爹商量,也净是打的如意算盘。
第一集基本把《白鹿原》小说开篇还原了,而演技实力派张嘉译、影后秦海璐,以及两位国家一级演员何冰、刘佩琦为这部剧定了军心。
纵观近年来那些奇奇怪怪的国产剧,小鲜肉的嫩技真是看得够够的。
民间有一个说话是,隔壁白百合的《外科风云》和鹿晗的《择天记》,是《白鹿原》胎死腹中的罪魁祸首···
而大热的《人民的名义》一众老戏骨获得的极高评价,不禁让我们开始意淫:若国剧能照此发展···
然而资本市场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事情。
可惜的是,《人民的名义》越往后越拖沓,也让这部神剧从开画的豆瓣9.2跌至现在的8.6分。
好好的一颗原子弹,被贬值成了导弹。
如前文所说的,《白鹿原》的命运则更惨,硬生生成了哑雷。
对于禁播原因,不排除所说的,这部耗资2.2亿的巨制,在收视率超高的《人民的名义》下收不回成本。
想想也是,毕竟都已经让播了,怎么可能临时召回呢?
也有另一种可能:题材的敏感性。
书中充斥着大胆的性爱描述,以及强烈的历史政治观点。
史诗性小说《白鹿原》在发表时就曾遭遇难产,首当其冲的当属“性”。
也就是田小娥。
小蛾本是一个良家女子,可为了争得自己应有的一息生存权利,付出了血与泪的代价。
她先是为郭举人当二房用私处泡枣,继而成了进不得祠堂的妻子,最后成了家族争斗的牺牲品。
作为女子,她无力反抗,也无能反抗。她唯一的工具只是性,然而在性放纵的苦涩中却走向了沉沦的深渊。
她死后尸体腐烂都没有人关注,人们连杀她的凶手也不屑于追查。
屈死的小蛾灵魂附体于鹿三,发出了血泪的控诉:
我到白鹿村惹了谁了?我没偷掏旁人一把麦苗柴禾,我没骂过一个长辈,也没揉戮过一个娃娃,白鹿村为啥容不得我住下,我不好,我不干净,说到底我是个婊子,可黑娃不嫌弃我,我跟黑娃过日子。村里住不成,我跟黑娃搬到村外烂窑里住。族长不准俺进祠堂,俺也就不敢去了,咋么着就还不容让俺呢?大呀,俺进你屋你不让,俺进你屋没拿一把米也没分一把蒿子棒棒儿,你咋么找还要拿梭镖刃子捅俺一刀?大呀,你好狠心……”
这是田小娥的错吗?黑娃和她爱情有错吗?
这分明是社会给她扣的一盆屎!
这也是那时的社会,蝼蚁之命只能等待被踩死的真正命运。
如果反映到电视剧中,床戏是肯定不会有的就别想了,一旦田小娥这个人物形象拿捏不准确,就会被解读成三观不正、骚浪贱的婊子。
即便成功塑造,能保证被大众接受吗?
所以说,总菊可能觉得有风险。
但没了田小娥或者弱化田小娥的存在,《白鹿原》定不会展现其精髓。
禁播的另一个原因,是历史沉浮下人性的变迁、扭曲。
陈忠实在阐述历史观点时,是以白嘉轩的坎坷一生为主线的。
白嘉轩这个人物,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造就了其多重性格:既是一个敦厚的族长,又是一个冷血的封建食人者。
为了白鹿村的稳定他殚精竭虑,但在子女以及田小娥的问题处理上,他又秉承封建社会的那一套。
白嘉轩这个人物形象既隐喻着民族的理想人格和文化理性,也暗示着民族文化历史进程中的悲剧感,他本身凝聚着宗法农民文化的负荷。
说的好一点叫民族精神的进化史,理解偏差就叫中国人民的劣根性。
姜文的《鬼子来了》之所以禁播,是因为电影不仅没有表现出在抗日战争大背景下,中国百姓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反抗,反而突出展示和集中夸大了其愚昧、麻木、奴性的一面。
《白鹿原》里刻画的那些人群虽然不及《鬼子来了》,但含沙射影之处还是非常明显的。
另一个原因,可以用当下大火的《人民的名义》来解释:除了人民以外的名义。
你懂得。
因为,《白鹿原》充斥着极为黑暗的结局:
真正投身革命的几个主要人物要么死了,要么下落不明。
最让人愤恨的是“白鹿精”化身的白灵,这位从小叛逆,反对包办婚姻、痛恨内奸叛徒的革命党人,最终的结局不是倒在战火中,而是死在了战友的肃反运动中。
反而犯过重大错误的人结局倒不赖。如毕政委,改个名字就可以抛开错误,好好活下去。
讽刺意味最大的,还是白孝文,这个最终窃取革命果实的投机分子。
白孝文和族弟媳妇搞过破鞋,背叛妻子忤逆父亲,为抽大烟卖光祖产,干国民党时杀过共党同志,解放时又背叛了曾经提携他的国民党上司。
最无耻的是,当上县长后为了避免黑娃与其争功,设计害死了黑娃。
黑娃何许人也?他可是和白孝文从小撒尿和稀泥玩大的兄弟啊。
黑娃做过土匪、闹过革命,又投身军营参加革命,在临近解放率先发起起义之后,他却被自己最熟悉的白孝文处死。
可就这么一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人,做了县长。
黑不是真正的黑,白也不是所谓的白。
----------以下是意淫&渴望打脸的分界线------------
《白鹿原》不像《人民的名义》那样有国家红头文件撑腰,说我党坏话、败坏我党形象定不可能通过。
这样,我们的影视剧,鬼打墙一般再次走进了那个无数次碰壁的死胡同,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闭门造车。
而寄语厚望能照亮这条幽暗死胡同的《人民的名义》,难道仅仅是昙花一现吗?
不可否认,人民的名义大火的背后,是剧中以及现实人物权力的双重炫耀,是借人民的名义偷换政府的名义。
但是,这样的偷换,我们振臂高呼热烈拥抱。
可白鹿原仅仅播出一集即遭停播,恰恰吻合了《白鹿原》的哭诉:
不愿直视历史,只愿像最后的白嘉轩那样,守着自己的白鹿原,给村民灌输着自己的那套封建思想。
我们希望如像白灵那样,冲破这道屏障。
但也不愿看见,结局也如同白灵一般,
仅仅是一个虚假的幻梦!
希望这是祥子的一番意淫,更希望能狠狠打脸!
你们觉得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