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元代杂剧家王实甫 ,不爱做官,爱创作,写出流传千古名作

元代杂剧家王实甫 ,不爱做官,爱创作,写出流传千古名作

作者: 萤火张 | 来源:发表于2024-04-10 23:23 被阅读0次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字子文,号华阳,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元代著名文学家,杂剧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

01、自幼聪慧,勤奋刻苦

王实甫生于约公元1260年,出生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的一个书香门第,官宦世家。

王实甫自幼聪明过人,喜欢读书写字。在家人的影响下,他从小就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他先后进入当地的私塾和县学,师从一些知名的教育家和学者,学习经史子集,勤奋好学,学问突飞猛进。

年纪渐长,越发喜欢看书,他的文才也逐渐显露,所写文章富丽动人,诗词歌赋出类拔萃,他还精通音律。

02、步入仕途,被赏识

王实甫在十六岁时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他一开始是一个小县吏,王实甫勤政爱民,鼓励农业生产,兴办教育获得了良好的声誉。

后来担任多个职位,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他勤勉尽责,以自己的才华和勤奋深受上级的赏识与信任。被提拔成为了陕西行台监察御史。

他常在演出杂剧及歌舞的游艺场所出入,是个不为封建礼法所拘、与倡优有密切交往的文人。

03、辞官归隐,潜心创作,不被家人理解

王实甫在任陕西行台监察御史的时候,正直敢言,结果遭到朝中权臣的忌恨。他感到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于是在40岁时辞官归隐。

迷惘和失望之中王实甫闯荡到元大都,一头扎进关汉卿的“王京书会”,和当时有些文人讨论杂剧创作问题。

他出入于歌台舞榭之中,厮混于勾栏行院之间,了解底层人民的生活,沉醉在元杂剧的创作之中,乐此不疲。让自己的父母和儿子无可奈何。

王实甫的儿子王纪也是一位朝廷高官,以宿卫入仕,官至中书左丞、中书参知政事,地位显赫。

儿子对自己的父亲弃官不做,流连于勾栏场所也非常的不满,但是却无可奈何。

期间,王实甫创作的杂剧,名目可考的有《吕蒙正风雪破窑记》、《王彩云丝竹芙蓉亭》、《苏小卿月夜贩茶船》等。

04、回家乡,创作《西厢记》

随着年龄的增长,王实甫回到了中山府,开始了《西厢记》写作。

王实甫回家乡时已是一位享有盛誉的文学家,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而是更加努力地创作和学习。

他勤奋地钻研各类文学和历史资料,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见识。1237年终于完成了《西厢记》,《西厢记》在杂剧界一炮打红。

王实甫晚年一直热衷于文学创作,公元1336年王实甫积劳成疾去世,享年77岁。

05、文学成就卓著

王实甫在文学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擅长各种文体,包括诗、词、曲、文言小说等。

王实甫的杂剧如今仅存《西厢记》、《破窑记》和《丽春园》《贩茶船》和《芙蓉亭》等十三种。每一部都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戏曲价值。

《 破窑记 》写书生吕蒙正虽出身宦门,但因先父为官清廉,家道贫穷,父母死后,只好流落破窑居住。

当时宰相刘懋有一个千金叫刘月娥,长得花容月貌,他一心想为女儿找一个如意郎君,就在彩楼招婿,他女儿抛彩球选中吕蒙正。

父亲嫌弃吕蒙一贫如洗,叫女儿不要和吕蒙正成亲,女儿不肯,愿意跟吕蒙正吃苦。

刘懋无可奈何,只好答应,他为了激励吕蒙正发愤上进,便将吕蒙正夫妇逐出相府,到破窑安身,吕蒙正夫妇在破窑里受尽饥寒和屈辱。

后来蒙正在妻子鼓励下,和寇准进京赶考,王实甫中了状元,衣锦荣归,夫妇团聚,翁婿和好。

王实甫所写的杂剧中最著名的五本二十一折的《西厢记》,《西厢记》不仅是他的代表作,而且是元代杂剧创作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西厢记》主要讲了书生张君瑞上朝赶考路经河中府,在普救寺巧遇前相国之女崔莺莺,二人一见钟情。

张君瑞寄居寺内西厢,与莺莺一墙之隔,互相和诗,彼此有情,却无法相见。

后来,叛将孙飞虎兵围普救寺,要抢莺莺为妻,张君瑞挺身而出,写信给友人白马将军杜确,杜确领兵前来解围,救了崔氏一家。

事后崔母悔婚,令君瑞与莺莺兄妹相称。 莺莺侍女红娘仗义相助,先教张生隔墙弹琴,打动莺莺,又为他们传递情诗。

崔母发现后,拷问红娘,红娘据理力争,并谴责崔母有过错。崔母无奈,允许二人婚配。

但要张生立即赴考,长亭送别,二人恋恋不舍。张生考中状元后荣归河中,终于获得美满婚姻。

该剧剧情跌宕起伏、矛盾冲突尖锐人物个性鲜明,艺术成就极高。它优美的语言感动了万千读者。

王实甫还写过很多散曲,但传世的不多。由于常常流连于勾栏瓦肆,他的作品非常贴近市民生活,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底层民众的心声。

其中最著名的有《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王实甫的散曲《商调·集贤宾》《退隐》中写道:

拈苍髯笑擎冬夜酒,人事远老怀幽。志难酬知机的王粲,梦无凭见景的庄周。

免饥寒桑麻愿足,毕婚嫁儿女心休。百年期六分干到手,数干支周遍又从头。笑频因酒醉,烛换为诗留。

王实甫出身官宦之家,才华横溢,做官政绩斐然,被欣赏,但他不爱做官,爱写杂剧,散曲,成为了不起的剧作家。

相关文章

  • 《西厢记》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就是古代的言情小说它的作者是元代著名杂剧家王实甫。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生平...

  • 国学经典系列之四大名剧

    《西厢记》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大约写于元贞、...

  • 从崔莺莺形象探冲破封建专制的艰难性――《西厢记》

    元代王实甫创作的《西厢记》是一部不同于其他元杂剧的戏曲,一般杂剧都是一本四折讲一个故事,而《西厢记》五本二十一折讲...

  • 且看《崔氏春秋》

    《西厢记》是元代王实甫写的杂剧,叙写了书生张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的爱情故事。人物鲜明、情节引人,唱词优美。明清以来...

  • 《西厢记》一相思入骨,传情绝调!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5楔子。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今北京)人。他一生写作...

  • 爱在小镇:曾经艳色难为妻,除却小迎不是美

    原著《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5楔子。作者王实甫,名德信,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河北省保定市定兴...

  • 西厢记—钟情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5楔子。作者王实甫,名德信,元代著名杂剧作家 西厢记目录: 第一本...

  • 《西厢记》| 陈小花解读

    《西厢记》| 陈小花解读 《西厢记》| 陈小花解读 关于作者 王实甫,元代大都人,著名戏曲作家。他的一生创作了许多...

  • “西厢记发生地”普救寺及河东旅游总结

    普救寺是元代王实甫杂剧《西厢记》的发生地,在唐宋时期是一座很有名的寺院。普救寺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蒲州镇东南处的...

  • 西厢记

    《西厢记》| 得到陈小花解读 关于作者 王实甫,元代大都人,著名戏曲作家。他的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比如《丽春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元代杂剧家王实甫 ,不爱做官,爱创作,写出流传千古名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cjc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