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 成功的重要源泉
![](https://img.haomeiwen.com/i4190782/6c8c8498ba22140a.jpg)
自信心,实际上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是日常生活中常常谈起的一个概念。自信与不自信是描述人在社会适应中的一种自然心境。是人们尝试用自己有限的经验去把握这个陌生世界时的那种忐忑不安的心理过程。自信,从来都是积极人生以及通往成功之路最重要的一块基石,无论你自信的内容究竟是什么。虔诚的宗教信徒之所以总是比普通人更容易挨过各种生活难关,归根结底就是这个道理。
信心— 是重要的,信什么反而无关紧要
![](https://img.haomeiwen.com/i4190782/24366fdbaf353bdd.jpg)
现实生活中的自信,往往另有隐情,看起来很自信的人,常常需要努力忽视内心的不自信,表演出自信的样子。而真正的自信,是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和说法,不需要表演,更不需要外界的证明。
有一则心灵鸡汤性质的故事道出了问题的真谛:一位喇嘛途径一座偏僻的山村,远远地看到一间破败的茅屋,四周大放光明。喇嘛心中惊异,知道这里一定住着得道高人,于是改变了原有的行程,特地到茅屋拜访。茅屋的主人是一位独居的老婆婆,年轻时学诵六字大明咒,天天虔诚念诵,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喇嘛了解到,这位婆婆的全部修行只是持之以恒地念诵这一六字大明咒,此外无他,只可惜她的文化程度不高,竟然将“唵嘛呢叭咪吽”的最后一个字认成了“牛”。喇嘛好心地纠正了老婆婆的发音,然后才放心地告辞了。数月之后,喇嘛故地重游,再看到那茅屋的方向,先前的赫赫光明竟然消失不见了。喇嘛大惊失色,恍悟是自己的一句话使老婆婆三十余年的笃信生出了裂痕,当下急中生智,找到婆婆,说:“我之前只是试探你的诚心,其实你原先的读音半点不差。”于是,当喇嘛再次告辞上路,回望那座茅屋的时候,先前的光明果然重现。
我外婆去年离世,享年95岁。20年前,我曾经问过她高寿的秘籍,外婆回答我秘籍有二:一是爱劳动,勤劳一辈子,到90高龄还天天坚持买菜做饭;二是心情愉快,如遇烦恼,就念经文,念诵几遍就心平气和了。白驹过隙!外婆病危了,意识不清,念诵经文已经变成了不可能,我第一次在病床前替她念诵。翻开几十年前外公手抄的经文,眼泪簌簌而下。待我认真念诵,发现外婆念诵几十年的经文,既不是《金刚经》、《法华经》、《楞严经》也不是短小精悍的《心经》,而是《灶王经》。很是纳闷,立即百度,《灶王经》反映的就是灶王爷对大众百姓的行为要求和规范,是一本劝善的课本。百度评价真正的道长和法师都可以看出《灶王经》是伪经。《灶王经》一开头就说“灶王菩萨摩诃萨”,但是灶王根本称不上菩萨。按《灶王经》所说,降幅降祸的是灶王,而佛教看来,福祸是因果,是自己运行的,没有人控制,《灶王经》根本就不符合佛理。而我亲爱的外婆,在她人生数不清的难关:外公含冤入狱、小姨病故白发送黑发,一个妇女拖着四个孩子经历三年“自然灾害”......我都不敢想,外婆是如何渡过那么艰难的岁月。她依靠的,应该就是心中的那一份执着与信念吧!也许就是外公手抄那份《灶王经》!
自信,源自内心,信什么?不重要!
您有自信么?如果还没有,如果您想拥有,那就试着找找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