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百度了一下,AI给出的答案是从六个方面去评课:
第一看教学目标,一般我们通常都会在课堂上呈现学习目标,看目标明不明确。教学目标有没有体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内容是不是根据教学目标选取切入点,教学手段是不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实行,为教学目标服务,是否重视学习评价,在课堂中目标有没有达成,难点有没有突破?
第二看教学内容切入点是否新颖,教师对教材的解读的引导是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或者创新的角度。因为语文教材都是一些经典的篇目,对于这些文学作品每个老师都可以有自己的个性化解读,不要拘泥于教材分析。这也是一位语文老师的文学素养和对教材的处理的能力的体现。
第三看学生的参与度与表现,看教师的教学有没有提现教学原则。教师的教学原则是全面性、主体性、民主性、发展性。一般来说,学生的参与度是老师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和调动的体现,老师运用什么方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与学生互动与链接,这都会成为判断教学目标是否能在课堂上很好落实和生成的关键。还有语文素养如何落实?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体现在哪里?
本次上公开课的三篇课文是《皇帝的新装》《纪念白求恩》《猫》都是七年级上册的课文。体裁各不相同,《皇帝的新装》是童话,《纪念白求恩》是议论文,《猫》是叙事性散文。分别选自部编版语文课本七上第六单元,第四单元和第五单元。《纪念白求恩》我倒是上过公开课,也指导过其他老师上去参加比赛。
七上下半学期的训练重点是默读,但是我觉得也不能忽视朗读的训练。
所以明天我还要重复课标,七上整本和单元教学目标,继续为评课找好理论依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