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是培训第三天,听了张锡科老师和于世章老师的讲座,我对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以及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如何成为一个优秀教师有了新的感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由此可见,教师队伍建设好坏对教育成果的优劣有着直接关系。现在我们的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多元背景下,传统文化与新理念在师德观上的碰撞,教师开始注重民主平等,维护自身权益;西方文化的自由主义对年轻教师师德方面也产生影响;当前部分教师师德存在突出问题,如行为语言不规范,存在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现象,不能平等地对待学生和家长,态度生硬,缺乏沟通,重知识轻德育,除此之外,有偿家教屡禁不止,部分教师请家长办私事,吃请和收受礼物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部分教师甚至触犯法律……这一切问题都要求我们新教师时刻保持警惕之心,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是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而加强师德建设,就要求我们每个教师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师范,真正成长为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此外,还要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即师能,之前我们所考取的教师资格,我们现在接受的岗前培训,以及今后的教师职后教育培训,都是提高我们身为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这些都让我们不断成长,这也要求我们,切不可入职之后便放松警惕,而应该时刻保持学习干劲,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被这个社会所淘汰。
而在听取于世章老师的讲座时,我进一步认识到教师是文化的传承者,以前我们总说,教师的爱心是伟大无私的,到今天我对教师的爱心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教师的爱心伟大却区别于母爱,无私但又理性,宽广但润物于无声之处,公平但关注个体差异,苛刻但是赏识。说到教育,我们总感觉太过深奥,其实教育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教育就是一种影响,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影响,共同成长。
讲座中,于老师问了一个问题:还以为什么要上学?我思考的答案是,学校也是一个迷你社会,在这里孩子可以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人际交往,学会团队合作,此外,上学能让孩子扩宽思路、提高眼界,让孩子面对问题时可以有多种思考方式,让孩子对他所生活的世界有更深刻的感悟。于老师告诉我们,孩子上学,是选择一种表达生命的方式,或者说寻找一个体现生命价值的渠道。于老师的话,让我对今后工作中该如何对待学生,对待学生的学习这一问题有了新的感悟,学生就是学习的生命体,我们身为教师,对待学生应该把学生当成生命的个体,他并不隶属于我们,我门应尊重学生生命的意义,而不是把学生当成灌输的机器。于老师演讲中提到的要做一个善于思考的老师、做一个有“多极世界”的教师、做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这些都是对我们的期望与嘱托,我也希望能以此为目标,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切实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与综合素质,并以自身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激励学生,让他们总有一个美好的童年,美好的小学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