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西行漫记(三):课堂思记

西行漫记(三):课堂思记

作者: 欧小丽 | 来源:发表于2022-06-10 21:41 被阅读0次

    一夜在雨声中入睡,想必今天一定很冷。所以,穿上了大衣,就不感觉冷。

    来这里,一定是要呈现一节数学课,翻来覆去思前想后,最后决定内容为:评讲试卷。因为他们已经进入复习阶段,孩子们刚做完一张半期卷子。老师将试卷发给我看了一下,但我不知道学情,不知道要讲啥。

    拿到孩子们做的试卷,我做了分析。但我只是将计算进行了批改,学情统计如下:

    全班22张试卷,8道口算,2人全对。9道脱式计算,也包括简便计算,也只有2人全对。关键是每道题的正确人数,最多的7人,最少的3人,也就是说,很多孩子是不知道怎么做计算的。所以,我到底要怎么评讲,才有效果呢?

    预想如下:

    第一,目标定位小。我将目标定位在10人左右有提升,有一定的收获即可。

    第二,在分享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分为两个板块,一是口算,二是脱式计算。

    口算部分:独立改错——抽生说反思——抽生说不懂的题目——抽生分享不懂的题目——同类型题练习。重点放在评价激励敢于表达自己收获的孩子,以及同类型题目练习有收获的孩子。

    脱式计算部分:独立改错的话,估计很难。那就让学生来点兵点将,说哪道题最简单,主动来分享这些题目的做法,同时请之前不会的孩子说收获,并出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练习。最后根据练习效果来奖励孩子,鼓励爱思考,会提问的孩子。

    可是,最终呈现时,好些预想只能根据学生的表现做调整。

    第一,目标只能更小。我昨天对老师们说目标定位要小,而我自己虽然定的目标也说要小,但和我预想的目标相差甚远。如果用数量来衡量的话,我开始是想分享17道题,但其实只分享了8道题。口算并没有分享完,脱式计算,也只分享了两道题而已。

    第二,在分享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只能是我的预想。因为孩子们压根就不知道怎么分享,也不知道要分享什么。不过,我还是一直在鼓励孩子们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来。

    在等侯老师们听课时,我让孩子们自己独立将口算部分的题目进行改错。

    【片段1】

    师:你们能改正自己错题的举手?(4个人举手)愿意分享出来吗?(1人举手,我去看了一下,其实是她是改错了的。没关系,将她请上黑板。她改的题目是156-28,她等于117。我写上了她的答案。)

    师:大家看看,你同意她的改错吗?

    生(约5人):不同意。

    生1:应该等于128。

    师:我写下你的答案。你怎么判断117是错的呢?(生不语)我们在验算减法时,可以怎么做呢?

    生2:用117+28。

    师:117+28等于多少呢?我们先加个位,就知道个位应该是5,而这里的个位是8,所以不对。

    当我问“改对了几道题”时,我才发现我问的问题,对于他们来说,相当于没有问。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对了没有。所以,我改为了同桌两个互相分享,看看改错的情况。分享之后,我请了一位开始做错了后来改对了的孩子上黑板分享。

    【片段2】

    师:分享一下25×8,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5×8=40,进4写0,2×8=16,再加4等于20.结果等于200。

    师:谁听明白了?(一位学生重复一遍,师配合着写出了竖式)这是用的什么方法计算?

    生:笔算,竖式。

    师:嗯,这是竖式计算。但这里是口算,谁有不同的方法?

    生:我用的脱式。

    师:来分享一下。(生写了脱式,其实写成了脱式形式,但还是用的竖式计算的方法。)我有方法,看谁能懂我?在乘法里,如果遇见了25,我们就可以去找一个数,那个数是几呢?

    生:找4。

    师:为什么?

    生:25×4=100

    师:大家一起读出来。这个算式里有25,那么8等于4乘几呢?

    生:2

    师:那这个算式就可以写成25×4×2,现在你会口算了吗?

    生:会。25×4=100,100×2=200。

    师:好,现在看看你能口算25×12吗?

    生:等于25×6×2

    师:有不一样的吗?

    生:等于25×4×3

    师:你们喜欢哪一种?

    生:25×4×3

    师:为什么?

    生:25×4=100,100×3=300

    师:那25×6×2就不可以吗?我们可以先算25×2=50,再用50×6=300.所以,只要能帮助我们算得又对又快都可以。

    师:说到这个题,我想到了脱式计算的这道题:8×47×125,你们看看可以怎么做呢?

    后面就围绕这样的乘法结合律的模型,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分享。因为当初这道题,班里只有3个人全对。练习了两道题后,我们又分享了两道口算,一道是4.8÷100,一道是152+25+48.并从第二题又引申到脱式里的简便计算题目。

    我以为,我们这样一分享,孩子们的试卷上都应该改好了。结果我挨着位置检查时,好些孩子并不知道我们到底在讲什么,也不知道该如何做笔记。我一一督促完成。

    最后,我又用了一道8×17×125这道题来考验孩子们的掌握情况,每个人做完都拿给我看,我打上勾并画上五星。我一边批阅一边登记,最后有20人能做对。看来,这节课还是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孩子们目前还处于机械模仿的阶段。他们对25×4,对125×8,这类特殊的题目的答案没有形成记忆,几乎纷纷都用竖式计算。并且,就算125×8=1000算出来了,47×1000这道题,又会难住他们。

    是的,在这样的地方,艺术类的是容易教的,语文数学是很不好教的。不过,我还是认为:从能改变的地方开始,才是应该着手去和孩子们交流的,这是教育的入口。

    不管是错阿,还是成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西行漫记(三):课堂思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clv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