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屏幕比例有学问!画幅比带来的年代感,没那么简单

屏幕比例有学问!画幅比带来的年代感,没那么简单

作者: 职业制片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8-26 17:16 被阅读0次

如果大家看过韦斯·安德森执导的影片《布达佩斯大饭店》,一定会被其独特的艺术手法给吸引。

电影中,导演在不同的年代会采用不同的画幅来表达,例如 30 年代的故事采用了 1.33:1 的画幅比,60 年代用了 1.85:1 的比例来拍摄,到了 80 年代则是 2.35:1。

《布达佩斯大饭店》海报

画幅的改变既能巧妙地让观众感受到故事发生年代的变化,也让电影画面更有动感,与极富特点的美术设计相得映彰。

在电影《山河故人》里,贾樟柯也用三种画幅来描述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故事,同样获得了观众的好评。

什么是画幅比?

画幅比,指代影像画面的长度与宽度的比例(Aspect Ratio,也称横纵比),一般用“ X:Y ”来表示。 比如 4:3(或者 1.33:1)的比例,就是说画面的宽度为 4 个单位,高度为 3 个单位。

画幅比的选择最重要的就是考虑你的作品是在哪里播放,比如最初电视机的荧幕就是 4:3 的,所以那时候的电视剧基本就是采用 4:3 的画幅来拍摄。

此外,现在也有许多作品通过改变画幅来帮助构图,比如电视剧《天盛长歌》就用了 2.35:1 这个电影常用的画幅,而《大江大河》更是采用了 2.66:1 的“变形宽银幕镜头”来拍摄。

常用的画幅比

4:3

在电影发展的早期,胶片的标准尺寸就是 4:3 的,符合“黄金分割”比例,视觉效果比较好。许多绘画作品也采用了这个比例。

这个比例的诞生与爱迪生也有些关系。在胶片时代,爱迪生实验室的摄影师威廉·迪克森用 35mm 的胶片设定了 4 尺孔高的图像,图像宽高比即为 4:3。

1909 年,爱迪生所控制的电影专利公司宣布 4:3 的画幅比为今后所有美国拍摄和上映电影的标准。之后的电视节目和早期的计算机屏幕也沿用了 4:3 这一经典比例。

与 4:3 的比例类似的是 1.37:1 的画幅比,当时因有声电影的发明,需要在胶片的一侧记录音轨,这使得宽高比有了一定的改变,这个比例又被人称为学院画幅。

《卡萨布兰卡》剧照

16:9

16:9 是高清电视的国际标准,那时的高清电视或者网络视频也多为 1920×1080 的分辨率。

这个画幅比处于 4:3 和 2.35:1 之间,基本上所有画幅的电影都可以比较好地展现出来,所以也很快成为了影视作品发行 DVD 和蓝光光盘时的默认画幅比。

现在,16:9 也成为了流媒体视频的首选画幅,不管你是在电脑还是高清电视上观看视频,都能获得比较舒适的观看体验。

《老友记》剧照

2.35:1

2.35:1 实际上是把 4:3 的比例进行了 3 次方,这个画幅比能获得更宽的横向视野。

宽银幕画幅诞生于 20 世纪 40 年代,当时的院线为了与电视机竞争,纷纷推出了宽画幅的电影,这种画幅比能获得更大的视野,与人眼平时的视野更接近,在电影院观看的时候也很容易获得沉浸感。

除了2.35:1这个变形宽银幕标准画幅比之外,有的导演还会选择 2:1, 2.75:1 等特殊画幅比来拍摄。

《宾虚》使用了 2.76:1 的画幅比

影视动画全流程制片管理系统

因为银幕尺寸、播放软件、播放平台等原因,很多时候摄像画幅和银幕画幅并不相同,就需要后期对画面进行裁切,导演和制片就会在制作阶段开始注意画面的中心是否在安全距离内。

您在使用安捷秀审片的时候,打开安全边距蒙版,就能看到在不同视频比例(2.35:1、1.85:1、16:9、4:3、1:1)下的安全距离。

安捷秀安全边距模式

此外,安捷秀媒体资源模块的在线审片功能还可以进行不同版本间对比审片,画面批注、即时在线反馈等,帮助主创团队与制作方提高沟通效率,节省沟通成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屏幕比例有学问!画幅比带来的年代感,没那么简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crd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