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网上截图)
王维《酬张少府》: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乍一看,好像是碗心灵鸡汤,尤其是对老年人,其实不然。诗开头就说“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描述了“晚年唯好清静”,让你安度晚年,享天伦之乐;“万事皆不关心”的心态,看似达观,实则表露出诗人远大抱负无法实现的无奈情绪。说自己人到晚年,惟好清静,对什么事情都漠不关心了,看起来,生活态度消极之至,但这是表面现象。仔细推求起来,这“唯好静”的“唯”字大有文章。一是确实“只”好静。二是“动”不了才“只得”好静。三是显示出极端消极的生活态度。既不写中年、早年“惟好静”,却写晚年变得“惟好静”,耐人寻味。如细细品味,不难发现此中包含着内心的隐痛。
此碗鸡汤,对于八个大院里离退休的旗人管用,他们已习惯了八项规定,也要对得起这丰厚的退休金。而对于公知和体制外的老年人来说,领着养老金很难“唯静好”。你看,公园里,小区里的休息亭子里牢骚满腹,骂声不少,而公知们要文雅多了,像王维一样的,引经据典,指桑骂槐。过去还要码字,现在直接视频号,与时俱进了。近来网传郎教授的一个视频,他说据联合国提供的世界各国人均工资收入占GDP的比重,欧美、日本等国45——60%、南美和东南亚25——35%、非州20%左右,而我们只占8%。这让人们如何“晚年唯静好,万事不关心”,还有这求医看病,老有所养,真是“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如你一世糊涂,倒也能岁月静好。
王维的《酬张少府》,从表面上看,诗人显得很达观。可是,这种对万事不关心的态度,正是一种抑郁不满情绪的表现,字里行间流露出不得已的苦闷,说明了诗人仍然未忘朝政,消沉思想是理想幻灭的产物。“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两句含义是非常深永的。他没有回天之力,又不愿同流合污,只能洁身隐遁。他又故意用轻松的笔调描写隐居之乐,并对友人说“君问穷能理,渔歌入浦深”,大有深意,似乎只有在山林生活中他才领悟了人生的真谛,表现出诗人不愿与统治者合作的态度,语言含蓄有致,发人深思。诗的末句又淡淡地勾出一幅画面,含蓄而富有韵味,耐人咀嚼,发人深思,正是这样一种妙结,使其流传千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