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老公回老家办事,顺便打算回小米祺姐姐外婆那接她上来广州,所以昨天接女儿上来湛江后,一系列发生的事情,让我们更加确定女儿的变化有点异常。
个人觉得养育子女的两项主要因素是亲切度与控制度。父母的态度应该是和善而坚定。
而4种养育方式对孩子的自恋程度的影响
1.独裁型
有一种温和的虐待被作者称为“直升机式培养”,主要体现在过度控制和干涉。
独裁型父母相信孩子应该被照看,但需求不应该被听到,不允许孩子向他们发火,有极度严格的稳固规则,不允许孩子质疑他们,往往只表达很少的亲切。
独裁型的父母只顾要求、命令、不断的灌输,孩子几乎不觉得自己算一个人。
2.纵容或溺爱型
父母在孩子完全越界的时候仍然坚持亲切、毫无指示,这就会鼓励不健康自恋的滋长。
3.漠然或疏忽型
漠然的父母主要体现在让孩子自己去处理问题,有时候忘了自己对孩子的承诺,逼迫孩子独立,经常不知道孩子在哪儿,很少表达爱和关心。如果是在孩子较小的时候,会对孩子的安全感和自我价值造成一定的影响。
4.权威型
这种父母将亲切与纪律结合在一起,采用和善而坚定的教管方式。这样的父母带着爱和关怀,温柔地引导,但是会根据孩子的年龄和需求调整期望和规则。有成效的养育指的是,你知道什么时候该介入、什么时候该退后。
孩子每长大一个阶段,我们就给他们更多的自由和更多自我负责的部分。
在正确的时间,将亲切和控制结合起来,能让孩子感到安全、放心,既让孩子感觉到来自父母的无条件的爱,同时又让孩子知道他行为的边界在哪里,什么是被允许的,什么是不被允许的,这样,我们就能够去帮助孩子塑造一个健康的自恋程度,成为一个自律、幸福的成年人。权威型父母表现在尊重孩子的选择,鼓励他们表达情感;当孩子行为不正的时候,和他们进行详谈并理论;在未来的计划中,考虑孩子的喜好,相信孩子长大后即便不在身边,也能举止得当;各个阶段调整要求,每个阶段都有符合孩子年龄的做法和回应;细听孩子的需求与感受,尝试理解。
健康的自恋就是在有主见的同时,仍能倾听他人的意见,这就是权威型父母培养孩子需要做的。
*成为权威型父母有一个要点:教孩子考虑自己对周围人的影响。
【培养孩子的详细策略清单1~4】
1、同理心策略
坚定的同理心就是深深的关怀,在孩子害怕的时候识别并且倾听,这是非常重要的。作为父母,我们的职责不只在于理解孩子,还在于帮助他们成长。既带有同理心又带有一定的坚定的回应就会使孩子发现,他的需求和感受很重要,但是他并没有独特到可以践踏别人的需求与感受,这就逐渐地让孩子能够靠近分布谱的中心。
2、抓取良好行为策略
我们每一天都在跟孩子互动,你是抓住孩子的不当错误行为狠批,还是抓住孩子良好的行为进行很好的鼓励呢?更多的人相信后者,突出或奖励孩子有体贴、关怀行为的时候,因为这对固定孩子的好行为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每次碰到孩子行为不当,比如体现自私自大,我们就贸然批评,很多时候孩子会产生对抗情绪。我们有没有抓住孩子偶尔表现出来的对别人的关怀、与别人的分享、对别人的认同?我们可以通过故事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当良好的效果在生活中反映出来的时候,我们及时地抓取到,这对孩子良好行为的固定是非常有帮助的。
3、树立脆弱典范策略
自恋瘾症的解毒剂是公开承认自己的恐惧、悲伤、孤独或者其他脆弱情感的能力。我们在生活中跟孩子沟通的时候,有没有示范去承认自己这种负面的情绪呢?"孩子,我现在很伤心,你竟然这样对待你妹妹,我很担心你,我不知道怎么帮助你。"这句话虽然听上去简单,但是要和孩子多说,它传达出的信息是,你关心他,而你的感受也很重要。
4、辅导策略
孩子通常不会无端地行为不正,很多时候,孩子出现了不良行为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情感,这个时候就需要去教会他们如何用积极的方式去表达。"宝贝,我知道你今天在学校可能不太顺利,你很想放松一下。如果你在放学的时候就把它说出来,这是有帮助的,但是你不能对你的妹妹呼来唤去的,你也不能伸手去打你的妹妹,你可以告诉我你的感受吗?"在辅导中,要明确一点,你做出的任何要求是考虑到了孩子的年龄和成熟度对他们来说是正合适的。
如果要求孩子过于顺从,听话,孩子就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或者因为自卑不政表达自己。而且,还可能导致孩子过于依赖父母,在探索欲、创造性、独立性方面比较差。所以,孩子有顶嘴的表现不见得全是坏事,反抗也不一定是坏毛病。
在孩子顶嘴时,父母尽快意识到自己又“陷”在这种沟通模式中了。父母意识到后,可以先耐心听孩子说,如果自己内心有情绪,要用非暴力的方式表达。
一般来说,顶嘴的孩子反应很快,你可以鼓励他这种机敏的反应,但是对他的语气和态度要给他反馈你的感受。“说实话看到你这么快地表达出不一样的看法,我有点惊讶,但你说话的语气让我感到自己被攻击了”。
孩子个性的养成取决于我们对待他们的方式:的确, 你粗暴,孩子就顽劣; 你优雅,他们就会很乖。
从心理学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讲,行为表现不止是行为本身引起,很大一部分是由行为背后的动机引起。
冰山之下,是潜意识层面,所谓「潜移默化」,就是家长怎么在无意间给予孩子行为的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