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作者: iamluoyanjing | 来源:发表于2019-01-15 16:37 被阅读0次

    最近,被朋友问到最多的问题还是孩子的社交的问题,比如孩子不愿意去陌生的环境总喜欢一个人玩怎么办啊,或者是孩子在跟别的小朋友玩的时候总是被欺负怎么办啊等等,生命就是关系,没有一个人可以脱离关系而独自存活在这个世界上,和谐的关系会形成我们生命中强有力的支撑,丰富我们的生命体验,所以妈妈们关注孩子的社交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孩子的良好社交能力的形成主要取决于那些方面呢?

    当然,看婴幼儿的社交必须先把孩子不同时期的发展状态梳理一遍,不同阶段的宝宝有不同的社交发展模式,如果不了解的话就会从成人视角看待婴幼儿的行为,并会对这些行为进行评判,只有父母了解之后因材施教,才能更好的促进宝宝社交能力的发展。

    0-1岁宝宝社交发展的重点是和妈妈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这个阶段尤其是半岁以前,孩子和妈妈处于共生的状态,宝宝的任何需求需要被妈妈看到并积极回应,这样孩子会觉得我的意愿可以掌控妈妈掌控这个世界,我是存在的,这就是核心的‘我感’。反之,一个严重缺乏满足和回应的孩子长大以后很难表达自己的需求,因为婴幼儿时期未被满足的经历深深影响着他的认知,没有被满足就是被伤害,为了避免再次体验未被回应的痛苦绝望恐惧等消极感受,很多人长大后就不愿意表达自己的需求不愿意伸出触角和别人建立关系。所以,一岁之前的母婴关系是一个人和外界建立关系的模板和雏形。关于依恋这个话题我们之前多次讲过,今天就不展开来讲,有需要深入了解的家长可以咨询我们的老师。

    1-3岁宝宝的社交发展的重点是帮助孩子从完全以自我中心到社会化的过度,学会区分人我界限。

    两岁以前的宝宝大多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中心人格,就算身处多人团体中,也不会对其他人做的事情感兴趣,反而是在一旁自己玩或是无所事事。这个阶段孩子的社交行为基本受本能欲望的驱使,比如,一个一岁多的孩子去别人家里玩,他看到别人的玩具就会直接过去拿着玩,他没有意识应该或者不应该礼貌或者不礼貌,因为他就是被好奇想要探索的本能力量推动着,如果这个时候你告诉孩子,不可以拿别人的玩具这样不礼貌,或者拿开玩具结果孩子会哭会闹因为他的本能受挫了,这个时候我们看大人的行为,阻止孩子做不礼貌的事情,想要孩子把别人的玩具放下,可是孩子就是不配合,这个时候,大人就会很尴尬,哎怎么就这么没有礼貌呢,好像自己没有教好孩子一样,这个时候很多妈妈就会把孩子的表现和自己的表现直接关联,大人就会有情绪觉得没有面子,会继续教育孩子说:你不能这么没礼貌,我怎么教你的啊等等,这样孩子就会莫名其妙,妈妈怎么不高兴了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孩子就会焦虑,那么这样社交的情境就会被注入焦虑,如果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就相当于强化,这个焦虑感就会让孩子倾向于逃避社交情境,孩子就会拒绝社交试探和社交接触。所以说,两岁以前或者说宝宝学会说话以前,孩子会遵循本能的冲动和别人接触去满足自己的需要,只要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我们是允许孩子这么做的。

    在宝宝会说话以前,给孩子呈现社会规则约束宝宝行为并不是特别有效,为什么呢?

    因为说话是一个非常复杂而且高级的过程,刚开始孩子会发出一些无意识的字词比如“妈”‘呀’等等,但是孩子在发‘呀’这个音的时候周围的人不会有反应,但是发‘妈’这个音的时候,马上就会被妈妈听到,而且妈妈甚至全家都会有一个很强烈的反应,那么这个反应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个强化,这就是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转化和发展。语言的发展意味着孩子从原始的图像思维发展到了理性思维抽象思维,抽象思维有什么功能呢?它能够帮助孩子比之前更好的控制本能的冲动。语言的重要功能就是控制、延迟甚至放弃某些本能的需要。比如小时候小宝想要挖土机,当用语言去表达这个需要时,挖土机的图像就会出现就不会失去,这就让一个人有能力去控制、延迟或者放弃本能的需要,这就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语言发展不太好的好的孩子在控制本能方面会有一些困难,所以,语言是我们判断是否要给孩子社会规则的最重要的判断标准。

    两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和妈妈分化的差不多了,他知道自己是自己妈妈是妈妈,但遇到问题还是会依赖妈妈的反馈来界定和感受自己。当孩子在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父母要作为一个大的背景存在而不是让孩子完全独立,为什么呢?因为父母需要帮助孩子平衡调控处理孩子在人际接触中的内部心理反应。比如你看到自己孩子的玩具被抢了,孩子并无特别反应就这么算了,那么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他发展的比同龄孩子快,它能够使用转移注意力获得替代物的方式来控制自己的本能需要,这个方式看起来比较成熟。第二种解释是这个孩子可能在人际发展中使用了回避的方式,孩子为什么会使用回避的应对方式呢?当孩子的自我意识呈现出来的时候比如,你让孩子穿红色衣服他非得穿绿色衣服,你让他骑平衡车他非得骑滑板车,这些看起来叛逆的行为都是孩子自我发展的信号,这些信号是需要我们加以保护的,如果孩子的需要总是被否定,孩子就会习得性的放弃争取和坚持,放弃自己的利益,他就会经常使用回避的应对方式。所以,孩子越能在妈妈面前安全的展现自我意识越能很好的分化,分化就意味着他跟别人打交道,他能区分他和别人不一样,他的东西是他的东西,别人的东西是别人的东西,而不是我就是你你就是是我的模糊状态。

    我们再看另外一个角度,如果你的孩子总是抢别人的玩具,你感觉这样特别不好但是你给孩子讲道理他又不听,甚至批评孩子你怎么这么霸道你为什么总抢别人的玩具呢?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理解孩子为什么要霸占玩具而不愿意分享呢?这就意味着孩子在自我意识上需要大人帮助界定。我们知道在半岁以前孩子和妈妈是共生的,孩子该全能控制妈妈的时候没有被满足,他对玩具的控制和占有或许跟对妈妈的控制和占有的残留有关,如果一个孩子在共生期很好的体会了妈妈把自己当做世界中心来围绕来满足的话,孩子在分化的时候就能很好的区分我是我妈妈是妈妈,对自己和别人的界限也很清晰,这个时候给孩子讲道理孩子更能理解,他知道别人也是有需要的。

    所以说,1-3岁社交能力培养的重点是语言出现之前在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尊重孩子的本能需要,语言出现之后帮助孩子区分人我界限,给到孩子适应社会规则的技巧和方法,比如想玩别人的东西需要经过别人的同意等等。

    3-5岁的社交能力培养的重点是分享与合作。

    3岁后,宝宝开始学会简单分享,通过分享孩子可以获得其他小朋友的接纳和认可获得快乐。到了4岁时,宝宝才能把社交技巧成功融入团体活动,完成“合作游戏”。每个孩子都必须在游戏当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有人可能是领导者,有人则是追随者,此时家长必须减少介入机会,让宝宝们从游戏中找到自己的定位。5岁以上的宝宝,会逐渐发展出良好的同理心,能够知道自己做出哪些举动,会使同伴不开心,进而避免做出负面的行为,并开始学习控制自己的欲望,同时也能够进入规则性游戏的阶段。

    以上是宝宝不同年龄阶段社交发展的重点,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妈妈的行为反应和孩子表现之间的关系。在讲对应关系之前,我先分享一个小实验。这是科恩博士在《游戏力》这本书中分享的一个实验:

    小鸡们出生几天后,科恩把它们一只一只地轻轻捧起,死死地盯着它的小眼睛,就像老鹰盯上猎物的样子。等把它放下时,小鸡吓得僵在地上不动了,开始装死。大约1分钟后,它蹦起来,重新四下走动。

    在第二步实验中,科恩同时吓唬两只小鸡,结果它们一起装死,大约持续了5分钟左右。也就是说,它俩一起装死的时间,比第一步实验中单独装死的时间要长很多。

    接下来第三步,科恩在吓唬一只小鸡的同时,让另外一只在旁边闲逛,结果被吓的这只小鸡仅仅在地上躺了几秒钟就蹦了起来。

    这个实验告诉了我们,受惊的小鸡会通过身旁第二只小鸡来判断自己所处的环境是否安全。孩子更是如此,孩子在社交中的行为反应,通常会参考重要带样人尤其是妈妈的情绪反应。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在社交情境中父母常见的三种反应类型,我们每个妈妈也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更接近哪一种。

    第一种反应是妈妈跟在孩子身后随时介入,代替孩子做决定,这个类型的妈妈通常比较强势更容易控制孩子。当然,妈妈表面的强势愤怒其实是对她自己内心脆弱和无能感的逃避和掩饰,以及对场面失控后的恐惧。

    第二种常见的反应是投射性的认为孩子需要保护,对孩子接触到任何环境都非常谨慎,比如总是担心孩子受伤担心被抢玩具被欺负,这个类型的妈妈通常很细心对孩子的照顾也是无微不至。但是,过度照料孩子的妈妈传递给孩子的其实是非常强烈的焦虑,以及控制和无能感。妈妈过度焦虑的是自己和孩子的无能:在她眼里,孩子是一个无法照顾自己的,懦弱的个体。但妈妈以为孩子是无能的这个感觉其实是源于她自己内心的无助。

    过于强势和无微不至的妈妈造就出来的孩子一般是非常依赖的。在这样的母婴关系中长大的孩子的内心有非常强烈的无能感。当然不同孩子应对内心强烈无能感的方式可能会有些不同。一些孩子可能表面上就显得非常依赖,什么事情都让别人做。另一些孩子表面却显得非常强势和愤怒,给人的印象仿佛是:这人真厉害,几乎全知全能了。其实如果我们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这两类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是无助感。只不过,强势的孩子比依赖的孩子多了一个对自己内心虚弱感的否认和掩饰。

    第三种反应也是我们每个人最期待成为的类型,就是孩子在社交情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情绪,妈妈大多能温柔而坚定的面对。人的情绪就像是河水,我们不能用堤坝把它堵上,也不能任其泛滥,但我们可以让它沿着河道,通畅的流动通畅的表达。而温柔和坚定的妈妈正是在给孩子修建这样一条河道,让孩子有机会用合理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妈妈不同的反应方式造就孩子不同的社交模式,所以,关于孩子社交,我们妈妈能做的,了解自己修正自己,这样才有机会让孩子拥有安全的母婴依恋,才有机会让孩子本能的欲望充分释放并在合适的时候引入社会规则,才有机会让孩子做好自己。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只有先成为自己,我们才能与其它海岛相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cvy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