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家园】
大家知道绝大多数词牌有正格变格之分,那么律诗呢?其实一样也有正格和变格,不过好像大多变格是有意为之,以显示其"别出一格",所以多出自名人之笔,常人不敢造次。
何谓"变格"?律诗通常在韵脚和对仗的处理方面有正格的也有出格的。这也许是表达需要,也许是标榜与众不同。人一旦有了名气就敢于标新立异,不然好多词牌怎么有那么多的别格呢?前提是,其作品必须令人臣服,否则不可能流传。
这次就聊聊对仗的变格。律诗的中间两联即颔联和颈联需要对仗,此乃正格。那么
除此之外,将对仗用在任意一联、两联、三联甚至全诗四联上面,我们统统称之为变格(别格)。
但是,如果全诗四联都不对仗,就算它合乎格律也不能称为之为律诗,谁要说这种也算变格之一那就是胡说八道。如果律诗的基本特征都没有,那只能是"非律"。
古人常见的对仗变格有以下几种:
(一)蜂腰格:
第二联(即颔联)没有对仗,只在第三联(即颈联)上进行了对仗,古人称为蜂腰体或蜂腰格。
这类诗只有第三联用对仗。但二联(颔联)在诗的中部,它没用对仗,这种就象蜜蜂的细腰一样,所以被称作蜂腰格。最典型的是这首耳熟能详的诗作:
《黄鹤楼》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看看全诗只有颈联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用了对仗。全篇黄鹤二字出现三次,按理来说强调一次即可,但人家崔颢是谁啊,是李白也叹服的人。据说李白曾在黄鹤楼前为之感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二)偷春格
就是把本来应该用在颔联(第二联)的对仗挪用到首联上,就构成"偷春格",就好比春天还没到,而应在春天才开的花却在春天之前偷偷地开放了。比如下面这首提前对仗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看看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就用了对仗,反倒是颔联不对仗了。接着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对仗了,而且是流传千古的名对。
本人曾经斗胆写过一次"偷春格":
成蹊路上观桃李,向晚乡间话梓榆。
不羡浮华兰果在,倾心古月韵当殊。
诗开朵朵绵香蕊,凤至翩翩魅影图。
穿越时空云绕指,吟窗织句对磁湖。
(三)藏春格
与之相反,如果颔联不对仗,而是尾联对仗,相当于把对仗拖后面去了,就像花儿躲藏起来了,偏偏到春天过后才开,所以叫"藏春格"。
还是杜甫这首《早花》:
西京安稳未,不见一人来。
腊日巴江曲,山花已自开。
盈盈当雪杏,艳艳待春梅。
直苦风尘暗,谁忧容鬓催。
"腊日巴江曲,山花已自开"这两句该对仗而不对仗,而是颈联和尾联对仗,所以属于藏春体。试问一般人敢这么写吗?再看看我们诗圣全诗四联都有对仗的: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可见律中对仗也有"贫富"之分,超过两联对仗即为"富对",只有一联对仗即为"贫对"。窃以为对仗不论贫富,只要不牵强附会,能给人带来美感,也就无可非议,就像上面的名人例作,谁让他们才华出众呢?
最后看看本人这首拙作,它应该属于哪一种呢?
新天空怅惘,旧梦未曾咽。
曾读长门赋,当知孽海缘。
一人悲戚戚,几个结千千。
不忍闻风笛,推窗月落泉。
PS:我曾经将格律诗常用的"术语"编进了词牌声声慢中:
偷春藏春,入群出群,
皆为伏笔寻声。
婉约豪放撩拨,锦瑟和声。
蜂腰颈联工美,雁翩飞,绿野馨声。
拗救了、几多违和处,出律嘘声。
失对失粘失替,
几起落、三两合掌连声。
仄仄平平编织,错落谐声。
起转奈何直白,湿青衫,羞语低声。
炼佳句、盼能擒诗眼,两两回声。
(全词八个"声"韵,这叫"一韵到底",其中用了二十个术语,好玩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