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是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思维方法”这个主题编排了《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三篇课文。所有故事内容浅显,寓意深刻。故事短小,形象鲜明,情节有趣,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借助课后题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交流讨论中,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生活中的一些基本道理,初步掌握思考问题的一些方法。
“感受和体会课文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也是本单元重要的学习内容。结合课后题,通过朗读,感受和体会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会表达。
《坐井观天》作为单元第一篇课文,承担着完成单元训练重点的任务,因此结合课标第一学段学习目标内容、单元要求重点以及课文本身的特点,确定教学重难点为:
1.明白小鸟和青蛙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体会故事的含义。
2.体会青蛙和小鸟说话的技巧,能分角色朗读好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青蛙和小鸟不同的观点。通过品析“不过”这个词语,比较“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和“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两种句式体会青蛙眼中天的小;抓住“无边无际”、“大得很哪”、“一百多里”来体会小鸟眼中天的大。在品词析句中体会两者说话表达方式的多样,进一步指导好朗读,完成了重难点第二点的突破,同时为学生体会小鸟和青蛙对天的大小认知不同做好铺垫。
我抓住学生沉浸在青蛙小鸟不同观点的争执中,抛出两者“为什么观点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在文章中找出原因——“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了,落在井沿上。”两者所处位置不同,见识不同,孩子们轻而易举明白青蛙是因为井沿挡住了视线,才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白,视野决定着人的见识,因而联系生活实际,明白了要多多增长见识,不做井底之蛙,完成了重难点一份突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