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有这个想法的时候——我想写写许知远,大家能看出来我是不自信的,因为我并不是特别了解许知远,我认识他也就是五六年的时间。我知道他是一个记者,一位有思想的媒体人!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他,后来看到他的采访视频,感觉这个人怎么那么面熟,才知道我认识他,他是许知远。
仅此而已,也没有百度他,所以就没有更深的了解!我知道他的十三邀,第一次正儿八经完整看完的是,他采访俞飞鸿。他说他开的书店赚不了大钱,所以才想办法另开门路来养活自己,也是从这次采访中得知的。他看到俞飞鸿两眼放光,有点不自在有点羞涩,我从一个观众的角度看出来,他动心了。俞飞鸿不仅长的漂亮,家教也好,口才也好,以致后来我感觉许知远被采访了,被反问了很多问题,许都坦诚谦逊的回答了。感觉许知远很真诚,是个好书生。
看他的第二个采访是罗振宇,也是十三邀的第一位客人。因为我也喜欢罗胖子,我看过他的罗辑思维,所以对他的采访很感兴趣,能看出来,许知远对罗的采访是抵达心灵深处的质问,罗振宇很坦诚的承认了他的现实他的商业模式还有他的巧妙的自私。这不是一般的采访,没有套路,是思想的碰撞!罗振宇说,尽管他们的价值观有很大的差异,但他确信,许知远懂他。
在绿洲读书群里讨论读书,看到了赫拉利的《人类简史》,《未来简史》,还有凯利的《必然》,聊到了未来,都说未来是AI时代,我们应该看一些未来设想的书籍,所以我才关注赫拉利。也正巧的是,许知远的“十三邀”里有采访赫拉利,所以就迫不及待的看了。在这一集里,许知远完全用英语采访,他们的对话又完美又深刻,赫拉利已经厌倦了很多反复套路的采访,一开始就希望这个采访特别的新鲜的话题,许知远做到了,他采访的那么从容那么流利那么尖锐,为了了解赫拉利的思想,他还特意去了以色列,那个赫拉利生长的地方。也让我领略了以色列的局势、文化和风情。
由此可见,采访工作也是不容易,想挖掘被采访对象的根底,哪里都要跑到。赫拉利是聪明的犹太人,是牛津大学的博士生,研究历史的却写了火爆的《未来简史》。《人类简史》大家还比较容易接受,尽管销量很好,但完读率却很低很低。未来简史在中国首发,中国也是销量最好的国家,在书里面他用很确信的手法描写未来,让许知远很好奇他的思想源泉,也就越想了解赫拉利本人。在这次的采访中,许知远很帅气,也很自信,好几次问得这位精明的赫拉利发出防御的眼神。
许知远的博览群书和厚重的思想,最不怕的就是文字游戏,他就是中规中矩被灌输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可能没有叛逆的机会。所以才让他采访“五条人”的时候才总是沉思和局促。他羡慕他们被放养的童年和野性的生活!这也唤起了他对自己人生的思考,他内心深处是很喜欢“五条人”那种庶民式的状态,而他是别人家的孩子,是被圈养的羔羊,他想融入“五条人”那样随性又狂放的生活,就好比被现实困扰的他们的粉丝一样。
这次的采访穿梭于广州一个城中村,也是“五条人”成员们曾经租住过的地方,带有浓厚潮汕生活气息的村庄。我感觉广州繁华的背后隐藏着很多这样的村落,它们可能就在一条特别热闹的街的隔壁,我就曾经发现过。一天车水马龙的拥挤街道,紧挨着就是安静的城中村落,你可以年代久远的房子和守护它们的老人。我这个记忆特别深刻,当时跟广州同学穿梭在闹腾的街道上,我突然不见了十来分钟,就是被旁边的胡同吸引过去。这个发现也让我后来对比深圳,感觉深圳干净时尚,是我向往的南方。当看到这次的采访我又喜欢上了广州背角的淳朴。
就因为看到许知远的反差,所以我才写下了这些感触,就想写写许知远,了解却并不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