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综艺咖】推首精品池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综艺咖
人性、佛性和神性——观《十三邀许知远对话李诞》有感

人性、佛性和神性——观《十三邀许知远对话李诞》有感

作者: b7a0417322e3 | 来源:发表于2018-02-12 21:44 被阅读39次

    看了许知远和李诞对话那期《十三邀》,很有感触。

    许知远对话李诞 完整版之晚饭篇

    许知远对话李诞 完整版之书店篇

    你是广州哪个学校?——李诞式真诚

    有个细节特有意思。

    许知远在问了李诞走红的感觉后,把话锋一转,“诶,你很少说你是广州哪个学校的”,随后有意无意的跟了一句,“没看到啊”。

    李诞眯了眯眼睛,“因为说出来,你不知道啊… 华南农业学校。”

    许知远答,“噢,听说过,听说过。”

    看到这里,我不禁莞尔。在名校光环下,毕业生对母校充满荣誉感和自豪感的同时,还暗藏了精英主义式的骄傲。

    许知远是北大的。作为北大计算机系的学生,他的GPA可能不太高吧,不然他就去微软研究院做脑力运动了,没闲功夫做忧伤青年。但是,世人们不会计较他的GPA,北大的光环会随着他走一辈子。北大给予了他成长的空间以及施展才华的平台。从某种角度讲,是北大成就了他。

    既然如此,许知远凭什么认为李诞也要跟自己一样,把母校挂在嘴边呢?一位素人发展成了明星,对母校鲜有提及。不是说他对母校就不感恩,只是让他发光发亮、让他被世人所识的才华并非直接源自母校。所以,他犯不着开口闭口就提母校呐,何况母校也不是北大那样朗朗上口。

    这就是知识分子的骄傲。作为知识的一分子,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面前,很容易做到谦卑;但面对更小的分子们,该分子的骄傲就可以登堂入室。所以,许知远可以堂而皇之地问李诞,“你的性意识是什么时候觉醒的”;也可以在亿万观众前,冠冕堂皇的说“自己想死在女人的大腿上”。总会有很多的迷妹女粉愿意爬上这种享乐派知识分子的床。但是,面对更高素养的知识女性,比如说北大女,就会把这种成绩单拿不出手的猥琐男直接落门外吧。

    相比之下,李诞让观众感受到了真诚。毋庸置疑,李诞是很有才的。然而,在科班出身的许知远面前,李诞在学识上确实是有差距。“你怎么看网红?”“你是哪所学校毕业的?”“看王小波是什么感觉?”“昆德拉,看的哪本你记得吗?”在许知远压迫式的问题轰炸下,李诞回答得很坦白,很耐心。他坦白自己的阅读量也不大,在中学时,读米兰昆德拉是不大懂的,读王小波更多是为了追求露骨的男女间描述;他分享在高中时不努力学习,没考上北大的懊悔;他也把自己对赚钱的欲望和盘托出。在回答性意识的个人问题时,李诞表现得极有智慧,他四两拨千斤似的回答,“我觉得人类在这方面的觉醒特别早。”把尬聊化为无形,这就是李诞以说话为饭碗的功力,一个字——“服”。

    戏谑与谈话——论谈话的艺术

    许知远觉得李诞戏谑式的表达让谈话没法继续。许知远认为,戏谑是反谈话的,不引申对方的陌生之语;而谈话是引申对方的陌生之语,探索到对方尚未意识到的东西,也探索到自己尚未意识到的东西,展开式的,一条一条引申开来。确实如此。聊得畅快,往往是一方说话时,有几个词刺激到了另一方;另一方用自己的表达进行延伸,又再次激发了谈话对手的兴趣。进入这种聊天状态后,时间就像被刻意拨快了,几个小时恰似弹指一瞬。

    李诞也回应到,他的戏谑有时候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因为他知道再说下去就“危险”了。所谓的“危险”,可能是打破谈话双方的平衡,也可能是涉及一些敏感话题会让自己或者对方不舒服。这种体察周边环境和沟通对象状态改变的能力以及合宜的应变能力,就是一种情商。

    在二人的对话中,李诞表现出极强的控制能力。许知远的风格像是横着走路的螃蟹,怼天怼地的,霸道又蛮横。李诞则巧妙地化解了多处易起争议和冲突的话题。一方面,李诞把自己因“社会人”、“艺人”、“谐星”的定位和角色而产生的收获和妥协如实相告;另一方面,在面对知识分子代表的许知远所表达的对社会的愤怒、忧伤和孤独的情绪时,李诞也表达了不以为然的态度。近两年的爆红,确实给了他不少底气自信。一个不知名大学毕业的网红,能够跟北大才子围炉谈话,甚至还能嘻嘻哈哈吐槽一把。世俗就是这么冰冷和残酷,用结果说话,用脚投票。

    在渴望表达真实的自我方面,大多数人更像许知远,也常常忘记顾及他人的感受,对周围环境比较木讷。甚至不知不觉地扮演起卫道者的角色,用“说教”的方式企图“叫醒”他人,这样的效果往往不好。

    因此,李诞式的“嘻嘻哈哈说真话”才会如此受到追捧。人人都渴望讲真话,但怎样才能如金苹果落到银盘子这般,做到说话合宜。说话确实是一门艺术,一门功夫。有些人觉得李诞身为“谐星”逗人发笑,却隐藏心事,所以他不如许知远真诚快乐就是虚伪。说实在的,某人可以真心喜欢好玩有趣的事情,并用心钻研幽默以致技艺纯熟精进;同时,某人也可以有自己的烦恼、忧伤、燥郁和闷骚。生而为人,表里不一是很正常的好伐。要想言行一致,不然就是没心没肺长不大,不然就需有强大的信念做支撑。

    死在女人身上——许知远式真诚

    许知远经常语不惊人死不休。那句惊世骇俗的话就好像是憋着的一口气,活者靠着那口气活着,话者也靠着那句话强撑着。

    相比李诞,大部分人跟许知远更像吧——端着,内心戏,闷骚,燥郁。就像毛不易在《消愁》里的歌词——“宽恕我的平凡,驱散了迷惘”。有才华的人比比皆是,而让人快乐的人少之又少。

    但凡涉及两性关系的话题,许知远就像个长不大的男孩儿,前一秒还在睡眼惺忪,下一面就活分蹦跶起来。他用“死在女人身上”来回答李诞的“以何种形式结束生命”问题。这是许知远给自己的人设吗?那更像是许知远的真情流露。

    伟大的文学作品离不开爱情和两性,因为这是生而为人的光荣与伟大,欢愉与痛楚皆来自他。许知远作为知识分子的享乐派代表,说“死在女人身上”是他的终极渴望,是可以理解的。前几天有篇“梅毒狂想曲”的文章刷屏,那不就是欧美的知识分子用损人不利己的方式在终极狂欢吗?

    所以,李诞对许知远的评价和“保护”是有道理的。“死在女人身上”在缺乏特殊情感的代入下,确实会引起不必要的反感——这厮就是个放纵情欲的二货,缺乏对女性基本的友好和尊重。

    许知远的真诚在于,他还有一颗赤子之心,虽然知识、岁月和经验让他对人生有自己的解读,但是他愿意选择暂时把自己的偏执放下,去倾听人生的另外一种可能性。人到中年危机,往往管不住身材,也管不住老二。许知远作为一个中年人,一名中年知识分子,一名毕业于北大的中年知识分子,他的赤子之心,还是让人眼前一亮的。

    一颗孩子般的好奇心,这是许知远身上的人性之光吧。

    李诞呢,佛家给了他通透豁达的智慧,也遮盖了他的人性之光。

    何谓真道?人性、佛性与神性

    许知远还没有跟自己和解。他带着孩童般的赤诚,在人性的光明与黑暗中苦苦挣扎着。

    李诞自诩是佛教徒。在访谈中,他不断提及佛家的理念,比如说“在我看来,什么都不重要”、“虚”、“空”、“平等”、“我没什么崇拜的”…… 他借助佛家的大智慧,以“无意义”和“放下”,与自己、与他人、与周围和解了。

    在佛家的大智慧里,贪嗔痴慢疑是五毒心——“贪”是在顺境出现;“嗔”是在逆境发作;“痴”则在不苦不乐时出现,引发人们胡思乱想,甚至想入非非;“慢”是傲慢,瞧不起人、自以为是,这是大烦恼。

    在佛家的大智慧里,佛说:“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于一切境缘中,转贪嗔痴为戒定慧。戒定慧本有,贪嗔痴本无;本有的决定可以现前,本无的决定可以放下。

    身旁有些好朋友,取得了世俗意义上的一些成功,绝对称得上是精英人士。亲人逝世,爱人分离,工作迁徙,疾病的困扰……在历经人生大喜大悲后,曾经坚强乐观正能量的他和她,却选择了佛教作为出口。

    或许,在追求成功的一路上,他们内心是明白的,即便是自己曾经的坚持不甚完美,不算无可指摘,但心尖尖上,心窝窝里,有那么一片的真,是放不下,割不断,舍不了的。 所以,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觥筹交错的圆桌前,在昏暗的酒吧角落,在热闹的KTV房间,那种来自内心的拉扯,痛彻心扉,比死了还不如。

    但是,日日打坐诵经就能让人把付出时的赤诚,被伤害时的痛苦,病重时的恐惧,迁徙时的迷茫,面对罪恶的无助抛诸脑后吗?人性的光明与黑暗,伟大与渺小,除了佛家,是不是还存在其他的解释,可以让冰冷的石心重新变成有血有肉的肉心,让破碎的关系重新修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信)释(仰)。相比佛家,基督徒是这样理解的:有一位天地万物的主宰,至善至美至圣。他长阔高深的牺牲大爱,可以让压伤的芦苇不折断,让将残的灯火不熄灭。他是人性的光芒之源,是世俗黑暗里的不灭亮光。他就是道路、生命、真理。

    在基督徒眼里,三一真神如霸气总裁般,他就是他,他的爱如死之坚强,嫉恨如阴间之残忍,没有任何的事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三一神也柔情似水,他谦卑虚己,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为人的样式,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上帝也在四处寻找悲伤的人。如果你品尝过主恩的滋味,就知道他的大爱必定带给你与自己和好,与周围和好的能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性、佛性和神性——观《十三邀许知远对话李诞》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vyd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