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4日,星期五,第二课,认识“腠理”。
第一次见这两个字,是在中学课本里的文言文《扁鹊见蔡桓公》:“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读完只知道世上曾经有个神医叫“扁鹊”,然后笑话那个叫蔡桓公的倔老头;现在看徐老师提到出处是《韩非子·喻老》,就明白绝非普通地给小朋友讲故事。
在《韩非子》中,《解老》和《喻老》两篇是对道家经典《老子》的注解和阐释,韩非以“欲制物于其细”的观点,借用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重新阐释了《老子》中“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的道理。
作为一个政治家,韩非借此故事告诫执政者要直面社会现实问题、及早采取救治措施,防微杜渐。每个人都是自己身体的国王,对待自己的身体,又何尝不是如此!
继续摘抄字面解释和我认为最有现实指导意义的一句话:
腠是肉眼不可见的表皮间隙,理是肉眼可见的表皮纹路。
心境也会影响腠理开合,《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谓:“清静则肉腠开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