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诉求总是是会随着人生阶段变化而变化的...
儿时活的困苦些,常空着肚皮四处奔走,所求不过一个果腹,其余则不足论道。
再长大一些,家中粮食可以温饱,便不再每天想着找吃食,有余力总会想着改善一下条件,活的更好些。
此时读书就是一个很好的出路了,学业有成,就可以从那个穷苦的山坳坳里出来,不再每年就指着地里那点产出养活全家。
对美好生活的诉求就会驱使着这些孩子们每天拼了死命的读书,即使学校条件很艰苦。
这是必然的,倒不是说这些泥地里长大的孩子每天和黄土为伴有多么热爱学习,不过是感受到生活的艰难,不甘于此,发出与命运抗争的声音罢了。
所以常听有些孩子说要感谢贫穷,感谢贫穷带给他们走出大山的机会。
这倒是颇为奇怪,贫穷本不讨人喜欢,甚至是一个人人都想摆脱的印记,现在倒却有人感谢贫穷。
还曾看过一些新闻,说某些选秀节目的人为了让自己出名,不惜人为制造悲剧,家里越穷越好,身世越凄惨越好,如此这般竟只是为了出名,为了博得一个名次。
的确观众评委会为你的悲惨打动,倘若这是真的倒也罢了,可偏偏还人为的这样做,如此岂不是本末倒置了?
所以说如果你出身贫穷,不要去感谢贫穷,你感谢贫穷最后还不是因为脱离了贫穷,如这样又为何要去感谢贫穷呢?
人要的总归不多,够吃够穿够用够住就行。
读书出来,有了一个好的出路,也免不了想要更好,等你更上了一个层次,你又会发现你的目光会往更高处,这样循环往复,是没有一个尽头的。
人有一个劣根性,总以为得不到的就算最好的,得到了却又很快厌烦,想要更好的。
这是大多数人逃脱不了的一个循环,虽然说有进取的野心才有进取的可能,但欲壑难平就终究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
千百年来,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人物,皆是由一时欲望招致杀身之祸,难的有几个恪守本心无欲无求的人也只活在民间街坊传闻中。
人的欲望灭绝不了,这是人的根本,去除了欲望,就等于钳制了人的双手,那么人又如何是人呢?
既然欲望不能根除,那么唯一的办法其实就是遏制它的恶性滋长,不能让它如草原上的野草一样胡乱生长,最后荼毒人心。
人又能要求多少呢,无非一个顺心而已,皇帝日子过多了,你也会觉得厌烦,觉得不如意,倒不如从一开始就不要想着这些,顺心顺意既可。
一旦老了,穷途暮日了,再想求着完成年轻时的雄心壮志,也不大可能了,这时无非就是能希望自己多活一些时日,再多看点世间的美好。
这还算是生活尚且如意的,不如意的,到老了手脚不能动弹还要白白忍受诸多屈辱,这时可以要求的只是早些逝去,不愿再苟活偷生。
所以啊,人活着,所求不简单,也不复杂,不过物质精神两个而已。
物质上能供给吃穿既可,万不能用物质上的穷奢极欲去填补精神上的空虚,这样做只能解一时之渴。
精神上有点东西可以寄托余下的热情便行,看书,下棋,养花,遛狗,礼佛,只要你喜欢,大可去做。
所以你看,你要的也就那么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