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梗概
网图侵删
一个青年男教师,为了能够声播四方、名留青史,特意赶到遥远的海边去寻找一种未曾被记载的斑蝥虫。在那里,他发现了一个小村落,村里的人有些神经兮兮的,让人奇怪的是他们的房子大都一个个建在几十米深的沙穴里,这样的沙穴就是在沙堆里挖的一个大坑。由于天色已晚,男人想要明天继续寻找虫子,就询问村里人能否留宿一晚。村民迟疑一阵后,最终还是给他介绍给一个寡妇,让他顺着绳梯下到寡妇家里。寡妇对他的到来很高兴,而且还对他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特别期待。晚上,男人发现寡妇独特的一面,同样也是小村落的特色——每日清沙。她把沙穴底部和屋子顶部堆积的落沙铲入石油桶,然后把一个个石油桶放到大网篮里面,再由村里的男人拉到外面倒掉。一旦清沙不及时,沙子就会把村里的一个个沙穴填满,把房屋掩埋。男人不以为意,只想睡一觉,第二天就离开。
第二天,男人却大吃一惊,他发现绳梯被撤走了,他被囚禁在这个沙穴中了!女人暧昧的态度表明她知晓并默认了村民的做法。男人从女人口中得知,这样做是为了让他帮忙清沙。男人不愿意就此屈服,他装病、绑架女人、从底部挖沙子,但是都于事无补,还引来了村民的断水威胁。男人没办法,只好假意逢迎,暗中做着逃跑的准备。终于在一天晚上,村里男人来拉沙前,他灌倒了女人,用自制的绳和钩逃出了沙穴。但在不觉中又跑回了村子,并惊动了村民,然后便没命地朝村子一头奔去,却一无所知地陷入了沙子和雨雪常年累积构造的陷阱中。多亏赶来的村民帮忙,他才在命悬一线的时候,重获新生。
这一次,他又乖乖地回到了沙穴。他不再想着逃跑,而是做了一个诱捕乌鸦的陷阱,取名叫做“希望”。他希望能用捉到的乌鸦,捎信给外面的人,却又怕被村民发现而感觉不妥。他开始顺从村民的囚禁和奴役,试图以此来麻痹村民的警惕。他还想通过交易来和村民换取暂时到外面透个气的机会,却遭到女人的强烈抵抗。无计可施之际,“希望”却因为意外而真的给他带来了希望。诱捕乌鸦的陷阱中发现了从沙子中收集到的水,这让他生发了研究制水装置的念头。最后,当怀孕的女人因为宫外孕大出血被村民拉走,他本可以趁机利用没有及时收回的绳梯逃离生天,却因为出了故障的制水装置而重回沙穴。这个装置让他有了希望,也有了勇气,他可以免除村民断水的威胁,没有了威胁,他在这沙穴也获得了“自由”。
作者简介
“如果安部公房先生健在,(诺贝尔文学奖)这个殊荣非他莫属,而不会是我。”
——大江健三郎
安部公房,日本的小说家、剧作家。1924年生于东京,在中国沈阳度过小学和中学时代。1948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医科专业,以永不开业为条件拿到医学士学位,后开始文学创作活动。其早起作品《红茧》、《墙》分别获得战后文学奖和芥川文学奖,从而奠定了他在日本当代文学史的地位。其小说和剧作多次荣获国内外大奖,并一再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他与大江健三郎及三岛由纪夫鼎足而立,构成了当代日本先锋文学的独特风景。
由于长期接受存在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西方现代派影响,他的作品往往具有特殊的场面、奇怪的情节、象征的手法和深刻的寓意,力图揭露社会的不合理性,并且探求解决问题的出路。
1962年,安部公房的代表作《砂女》出版,广获好评。1964年被改编为电影,获得第1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和第3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
精彩片段
1.当然,如今个把人失踪了,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仅从统计数字来看,一年间就有几百件失踪案件。然而人被找到的可能性却微乎其微。
开篇,男人被发现失踪,七年后被宣判死亡。
2.即使是借助虫子的形态,只要能够被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那么努力就是有价值的。
男人到海边寻找罕见的斑蝥虫,希望通过这种新的发现留名青史。
3.这个流沙的印象,给了他一种说不出来的冲击和兴奋。沙地上寸草不生,但并非人们所想象的,单纯是由干旱造成的;其实,不停地流动,看来正是沙子拒绝接受所有生物的理由。
面对海边的流沙,男人突发奇想。
4.她身体表面,敷上了一层纹理细密的沙膜。沙子遮盖起细节,夸张了女人的曲线,看起来,简直就是个用沙镀了一层金的雕像。
沙穴中的女人,在晚上忙碌了一夜后,直接裸身而睡,与沙子融为了一体。
5.是呵......在十几年前那个废墟时代,人人都狂奔着去寻找不用走路就能解决的自由。那么,眼下果真就能一口断定“不用走路就能解决的自由”已经让人们腻烦了吗?就说你吧,不是也被那种幻想对手的捉迷藏所拖累,受它引诱到了这沙丘附近来的吗?......沙......1/8mm²的无限流淌......它抓住了“不用走路就能解决的自由”,是底片中黑白分明的自画像。一个孩子即使再向往远足,当他成为迷路孩子的一刹那,也会大声哭泣的。
男人的自白,写出了一代人的迷茫。
6.沙子一锹一锹地被翻了上来,梦想,绝望,耻辱,声誉,所有一切都被埋在沙子里面,消失得无影无踪。
男人逃跑时陷入天然的陷阱,最后被追来的村民搭救,所有的执着在死亡面前突然消散。
7.一天,男人在屋后的空地上,架好一个捉乌鸦的陷阱,把它叫作“希望”。陷阱利用沙子的特性,是个极其简单的东西。先挖一个较深的洞,在洞的底部埋上一个木桶,用火柴棍粗细的木楔子在三处固定木桶的盖子,每根木楔子都拴上一根细绳,细绳穿过盖子的中心,同外面的铁丝相连。铁丝的尖头上,吊着做诱饵的鱼干。然后,慎重地用沙子掩盖起来,从外面看来,只能看到诱饵。乌鸦去叼诱饵,楔子立刻脱落,盖子掉下来,同时周围的沙子一起坍塌,乌鸦就被严严实实地活埋了......做了两三次实验,无可挑剔......他的眼前似乎出现了乌鸦的身影:在陷阱里甚至连扑棱翅膀的时间都没有,就被沙子哧溜哧溜地吸了进去。
这个对付乌鸦的陷阱正是村民对付男人的陷阱,这个男人所谓的希望也正是村民的希望,男人正慢慢把自己和村民同化了。
8.其实现在已经没有慌慌张张逃跑的必要了。他手中捏着的往返车票,在“前往目的地”、“返回场所”等地方都是空白,可由他本人随意填写。而且再往深里考虑一下,他的心已经给一种欲望填满了:他渴望将囤水装置的事告诉给别人。要告诉的话,除了这村里的人,可能没有其他人想听。今天不行,那就明天,男人该向什么人挑明吧。
逃亡,后天再考虑也不迟。
全书结局,男人靠着制水装置,寻找到了沙穴困境中的自由之心。
个人感想
整本书就像一个巨大的隐喻。留宿男人的沙穴就是一个陷阱,里面的女人则是一个诱饵。
沙穴是困境,男人在里面不断地挣扎着,结果发现外面有着更大的危险,反而沙穴里面还稍微有保障些。当他渐渐适应了沙穴里的困苦与约束,村民(政府)就用娱乐(漫画)和理想(取水装置)来麻痹他。即便像他这样一个有着自己追求的人,最后也在这套组合拳下不知不觉地屈服。
另外,这个故事似乎也在映射着战争的伤害。他的同事和妻子象征着战前的生活,战争一下子把这些撕碎了,直接把他抛入沙穴的困境之中。 他在这困境之中,挣扎,挣扎,无力之后,最后渐渐妥协了。
开始的时候,现实世界的线索还给他带来一丝希望,然而在挣扎无效后,他开始批判起现实世界的荒谬,并在沙穴的困境里寻求新的自我。无论如何,在困境中迷失自我是最可怕的,就像那个女人,已经与沙融为了一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