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公司企业大学邀请我在公司内开设项目管理系列课,我提出分三次来讲,从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框架,到项目干系人和项目沟通,项目风险和项目变更的管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课程在年前就已结束,而第二部分一直拖到了最近,这周刚刚完成了干系人和沟通管理的分享,趁热打铁对课程做个复盘。
课程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1. 课程导入
课程开始让学员思考学习的目标,带着问题来学习,并写下自己的目标,在课程最后做回顾总结。
调研学生分布,了解项目管理的和没有了解项目管理的,几乎各占一半,对几个关键名词做出解释,建立共同语言和为后续课程做铺垫:
项目干系人:积极参与项目或其利益可能受项目实施或完成的积极或消极影响的个人或组织(如客户、发起人、执行组织或公众)
组织过程资产: 任何或全部参与过程相关的资产,可来自任一或所有参与项目的组织,用于帮助项目成功,这些过程资产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计划、政策、指南和程序.过程资产还包括组织的知识库,如经验教训和历史信息.还包括完整的的进度计划、风险数据和政治数据。
事业环境因素: 围绕项目或能影响项目成败的任何内外部环境因素. 这些因素来自任何或所有项目参与单位. 事业环境因素可能提高或限制项目管理的灵活性,并可能对项目结果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
介绍完陌生名词之后,回顾上次课程中讲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框架,五大过程组,十大知识领域,突出本次课程的重点,是干系人和沟通管理。
最后重申项目管理的核心思想——把事情做好的同时让干系人满意,建立好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做好这些的关键,是项目干系人和项目沟通管理。

通过对几个失败的案例探讨,得出结论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干系人满意,从而引出项目干系人管理的重要性,而项目干系人的管理是在互动中不断推进,所以沟通管理也不可或缺。在课件设计时,本来只是加了文字,想起了王毅老师讲的脑友好型课程设计,要结合左右脑,于是加入了与案例相关的图片。更加



2.课程理论
我之前考PMP时学习的是第五版,这次设计课程又学习了第六版的内容,在项目干系人和沟通管理上都获得了新的知识。
比如沟通模型,之前的沟通模型,是信息发送方和信息接收方之间的互动,而第六版中的沟通模型考虑了跨文化因素。

干系人的翻译也变得更加本土化,英文还是stakeholder ,中文翻译从干系人变成了相关方,更易于被中国人理解。同时控制干系人参与变成了监督干系人参与,所用的工具与技术基本都从3个增加到5~6个。对输入输出的内容作了更加细致的说明,工具与技术中增加了数据表现,人际关系与团队技能等内容,对于项目经理个人能力的运用具体到了特定的过程,比上一版本更具指导意义。

将干系人管理和沟通管理相结合,详细介绍在项目的不同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有哪些,在什么时候做什么,怎么做等等。

在这里对整个管理过程有个疑问,项目的收尾过程组没有干系人和沟通部分内容,而前面说道干系人管理和沟通管理贯穿整个项目管理过程,在收尾过程中又没有提及这两个过程,是否有点自相矛盾?
反思:理论部分的内容讲解缺乏实例和互动,仅仅是照本宣科的用自己的理解在解读,可能不具备吸引力,借鉴之前培训的思考,如果加入一个现场的小型案例模拟整个过程应该会更好,但是需要的时间会更多。
改进:后续课程增加演练环境,线上课可以找些可视化素材来做教学,便于理解和吸收。
3. 课程应用
课程的最后一部分如何应用篇,提供了一些干系人管理和沟通管理的实用工具,比如项目心态,AMBR, RAA, 都是引用自查理佩勒林老爷子的4D领导力课程。最后关于干系人和沟通管理分享了几个实用的策略,并对策略的运用做了简短的说明,最后一段只用了一页PPT,设计时考虑的是如果时间不够就只简单介绍下策略,如果时间足够就详细说明下每条策略的使用,并举例论证,现场课程可以找一些学员做正反面示范。

1.凡事必有四种解决方案,最早学到这一点是在NLP里,有一条原则是凡事必有三种解决方案,因为思维的惯性,我们容易陷入线性思维,不是A就是B,不是喜欢我就是反对我,而一旦开始思考第三选择,就能走出线性思维,打开思路。 而学完DISC和4D之后,有了新的认知框架,两个维度分成四个象限,也就对应四种不同的方式,当我们陷入困境,至少可以思考一下,当前采用的是哪种模式,还有另外三种方式可以选择。
2. 黄金法则和反黄金法则,源自合理情绪疗法的创始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的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对于个人心态的调整非常必要。黄金法则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和期待,在希望被别人尊重,理解时,要先做到尊重理解被人。而了解反黄金法则,你就应该明白,你对别人好,那是你的事,人家并不一定非要对你好。所以,当你付出后,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好好享受付出的快乐,千万不要奢望付出后的回报。而反黄金法则
3. 永远专注于改变自己,从学习心理学开始,这个观念就已经深入我心,改变自己,并不是说要放弃自己的原则,而是要不断的拓展自己的认知,不断的去尝试和改进。
4.最后是3P法则,引自《全能项目经理的十二堂必修课》,热情,坚持和耐心,并不仅仅是做项目经理的法则,做任何工作都需要。
最后对整个课程做了个简单的总结回顾,让大家再思考下课前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对理论和应用部分也做了个总结。
整个课程持续两小时,中间休息10分钟。理论和应用部分各一半时间,时间的掌控刚刚好,但后半部分的互动较少,讲的多,担心学员的吸收可能会有问题,如果是体验加总结效果应该会更好。
说来也巧,刚刚讲完课,当天在行收到一位来询者的约见,也是做项目管理的,咨询结束后把项目管理技能作为职场必备技能推荐了她,希望她能用项目管理的思维,管理好人生这个大项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