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作者: 川扬 | 来源:发表于2019-06-26 13:48 被阅读4次

    今天,我第一次看台剧,一部《我们与恶的距离》剧集不长,只有十集。可带给我的震撼与反思却不亚于一部大型连续剧。我被圈粉了!

    在偶像当道,霸总为王的时代,这部《我们与恶的距离》可算是一朵奇葩!

    与那些走侦破追凶老路子的犯罪题材不同,《我们与恶的距离》既没有真相只有一个的上帝视角,也没有惊心动魄的警匪火拼,相比之下,它更像是再讲述犯罪后遗症。

    剧集一开始,在剧院无差别杀人的杀人犯李晓明的律师王赦(吴慷仁饰)便被愤怒的受害者家属泼粪。我必须承认,当我看到这一幕,和电视剧里的网友一样感到大快人心 觉得为罪犯当律师的人一定也不是什么好人。

    但随着剧情的深入,我渐渐明白,律师接这个案子并不是图钱,而是为了了解惨案背后的原因 ,在今后避免惨剧再次发生。

    这是多么正常而有必要的想法啊!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愿望,在强大的社会舆论面前,在一群早已被媒体铺天盖地的”正义”引导的群众面前,几成奢望,但王赦还在努力,他积极的去做李晓明的工作,并尽力寻找因为不堪媒体骚扰,舆论轰炸而隐藏的李家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这时,又一件恶性事件发生了,李晓明的妹妹李大芝(陈妤饰)的房东的弟弟应思聪挟持了西海幼稚园的幼童。其后他被诊断出患有思觉失调症,被送进精神病院治疗。

    后来,在王赦的努力下,李晓明终于愿意同自己的家人见面并接受精神鉴定,应思聪也被免于起诉。可正当一切都向好发展时,正当躲于乡下的李的父母准备见儿子时,警方却迫于舆论的压力,在未通知王赦和李晓明 父母的情况下,匆匆枪决了李晓明。

    在新闻台工作的李大芝被自己的同事跟踪,暴露了其父母在乡下的住处,原本愤怒的民众再次涌向乡下,怒气冲冲的李大芝说了一句令我印象深刻的话”你们杀的人不比我哥少!”

    的确,李晓明杀了人,他罪有应得。可他已经伏法,罪者已死,生者长囚。难道就因为他杀了人,他的家人就没生存权利吗?他们向媒体下跪,向受害者下跪!而现在,他们只求饱含愧疚的苟活于世,难道都不可以?那些站在道德制高点的网友这样逼迫,那些追求点击率的媒体这样曝光,又和被他们嗤之以鼻的杀人犯有何区别?

    再来谈谈房东的弟弟应思聪,从剧集的间隙中,可以看出,青年应思聪曾是个有才华的导演,小有成就。他是因为曾经拍电影时被质疑,被嫌弃,才变成精神病的。

    可直到剧集结束,应思聪恢复正常,那些高高在上的媒体也不知道这段故事,他们只知道应思聪得了精神病,又有谁问过曾经这个少年的痛苦?

    媒体把自己当成了上帝,殊不知,他们只是一群只看表面的外貌协会,而观众,只愿相信自己愿意看到的。毕竟自己的生活都兵荒马乱,谁都不会在这样的事情追本溯源。

    就这样,媒体自以为是地报道事情的真相,观众不假思索的照单全收。

    于是,我们对事情认知停留在了因为应思聪患有精神病,所以他挟持小孩。而不是因为应思聪曾遭到语音暴力,而精神失常,才会挟持小孩。

    看似可有可无的前半句,才是整个事件真正的罪魁祸首,可它却因为媒体报道的缺位,观众的人云亦云,不假思索。而遗憾地停留在了当事人的脑子里,鲜为人知!

    试问,这样的新闻爆出来,除了占几天头条,贩卖焦虑,制造恐慌,激起愤怒外,对社会有何益处?

    或许,改变环境很难,改变舆论很难,但改变自己却容易的多。

    在现实生活中,看到有人轻生,不围观,不拍照,不怂恿,而是去鼓励,去劝解,去报警。看到新闻,不轻信、不轻评、不轻传,保持判断,保持客观,保持正能量。

    千万不要小看你在键盘上打出的每个词,每句话。它们的背后,有可能是天堂,亦会是地狱!所以,请保持敬畏!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dkc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