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第191/365天
今日阅读《孩子的五顶学习帽》
——做顾问型家长 培养自主型孩子
作者:付立平
第5部分,黑色学习帽:学习抗逆力
第21章、培养逆商,迎难而上
1.让孩子能从学习中获得好的感受。
对于孩子来说,做到制定目标后锲而不舍尤为困难,当下的感受往往就是他们判断一件事情的主要依据,孩子只有在感受好的时候才愿意持续的做一件事。这种“好的感受”的积累,将形成大脑深层的记忆,这种记忆会在孩子未来遇到事类似事件时,为他选择前进或后退提供潜意识判断。
为了让孩子能够从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感受,在孩子学习任何新东西的时候,父母需要努力给孩子营造三种感受:
安全感
当孩子需要帮助时,如果父母可以站在他身后表明自己的支持态度,将会极大的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成就感
当孩子受挫后,家长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鼓励。比如,我们可以用语言和神态,向孩子传达一种“失败了没关系,坚持做,坚持努力就好”的信息。同时,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每一点小的进步,帮助他重新产生成就感。
力量感
孩子应当有享受情绪的权利,成功时可以尽情表达胜利的喜悦,失败时也可以不惧负担的宣泄难过。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要陪伴孩子,让他尽情的发泄并调整情绪,我们要做到接纳他的情绪,并且与他共情。
当孩子知道父母随时都在身后支持自己,是自己的坚强后盾时,他就会有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当父母能够看淡得失时,孩子就不必背负“失败了很糟糕”的心理负担;当父母能够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并教给他正确地宣泄负面情绪时,那么当孩子情绪低落时,他就会坚信,父母会接纳自己,包容自己,并给自己力量。这样的孩子在面对挫折的时候,一般都会有超高的逆商。
2.通过ABC理论教会孩子乐观的技能。
抗逆力可以来源于乐观的心态,乐观是一种可以培养的技能,保持乐观的一个核心要点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解读这件事”。
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与埃伦·贝克提出了“理性情绪行为疗法ABC理论”。
A代表不好的事情,可以是任何负面事件。
B代表想法,即对不幸事件的看法与解释。
C代表后果,即不愉快事件发生之后的感受与行为。
我们通常认为那些看起来好像不愉快的事情A会立即且自动地产生后果C,事实上A是事实,是恒定不变的,真正影响C的,只有B,即人们对A的看法和解读。乐观的人在坏事发生后能够给予世界积极正向的解读。我们可以通过改变B来得到不一样的C。这种积极解读的能力是可以练习的。我们要教会孩子觉察自己对某一情形反应产生的原因,找到能够解释感受和行为的合理想法,然后改变自己的想法,就可以改变自己的感受。
当孩子能够乐观的解读每一件事情,那么面对逆境时,孩子自然也能给出更积极的解读,孩子就拥有了的逆商。
第22章、反脆弱,告别玻璃心。
1.孩子玻璃心是因为不被理解。
相比成年人孩子的心理状态不稳定,面对挫折容易表现脆弱,这是十分正常的。因为人在年幼的时候阅历和能力都有限,抗压能力也会相对差一些。
有时候孩子的脆弱与玻璃心,并不是因为挫折经历的少,而是因为他们正面临无数家长都没有觉察到的困难。因为这一代的孩子,在童年及青少年时期所经历的挫折与困难,与物资匮乏时期的上一代人大不一样,他们除了要面对升学的压力,人际关系也很复杂,他们被要求积极开朗,被要求学习才艺两手抓,被要求向别人家的孩子看齐,他们无法被自己的父母家人理解。父母无法感同身受,因此也容易失去倾听和了解孩子的机会。
2.父母焦虑带动孩子内卷。
与上一代父母相比,我们确实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但同时我们也给孩子带来了更多的隐形压力。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够成功,于是不断推动孩子向前,不允许也不能接受孩子有一点点失败。家长们常常处于紧张焦虑状态中,并不自觉地把这种情绪投射给孩子,让孩子无时不无刻不处于一种持续的压力状态中,孩子被父母的焦虑带动之后就开始自我内卷,具体表现为做事慌张焦虑,面对挫折逐渐情绪化,不能接受自己表现平平或失败等。
3.从小事着手帮助孩子变得强大。
想让孩子告别脆弱,学会坚强,家长需要改变对孩子的教养方式,觉察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不当行为,学会正确的引导孩子。
1)掌握好好说话的技巧。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更善于捕捉父母言语中的负面情绪,这个时候我们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避免带着焦虑的情绪指责孩子。例如:当我们指出孩子错误的时候,我们可以先肯定孩子的优点,再指出孩子具体的小错误,当孩子改正后,及时肯定孩子,让孩子更有成就感。
2)让孩子知道,做不好也是可以接受的。
当孩子失败时我们要能坦然地接受孩子的失败,并告诉孩子:“没关系,做不到也可以”。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我们虽然努力了,但是未必能做到,但我们之所以要努力去做,是因为我们不想有遗憾,后悔没有拼一回。当我们失败的时候,希望我们可以对自己说:“我已经拼尽全力做过了”,而不是后悔地想:当时如果再努力一下就好了。
3)引导孩子反驳进入脑海中的消极想法。
当孩子产生消极想法,将一些不那么好的事情看成灾难,深陷其中时,家长可以通过问孩子三个问题,引导孩子去反驳进入脑孩子脑海中的消极想法。
·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
·可能发生的最好情况是什么?
·最可能发生的情况是什么?
家长要帮助孩子平静下来,意识到自己的认识是不对的,及时将它们从头脑中剔除,不被这些错误的认识影响,及时调整自己想法,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做出正确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