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饭堂和几个同事一起用餐,谈到考公的话题,一个同事的儿子大学本科毕业后四年了都没参加工作,还在家里全职备考公务员,也一直未能上岸。
大家不免唏嘘不已。其实,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对未来是充满希望的,他们努力奋斗,他们朝气蓬勃,他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当一名令人称羡的公务员,过上自己想要的好生活,这本无可厚非,但今天我想谈的话题是:不该放弃工作,全职备考。
公务员考试有一定难度,靠真才实学,也得凭运气,不是你努力了就有结果。有些人考了三五年,依然没成功。而支持孩子呆在家里全职备考的父母,他们当中有好些人就是通过考试成功入编的,他们凭借自己的职场经验,鼓励孩子全职备考。
殊不知,时代不同了,职业规划也不尽相同了。成功不可以复制,父母辈考公或许比眼下要容易一些,考试制度也没当下那么完善,也没那么严谨,才高运气又不差的人一不小心或许就成功上岸了,成功的几率比时下大得多。因此,他们盲目鼓励孩子全力以赴,全职备考。他们愿意做幕后的支持者。不愧是天下父母心呀!
但是,这样的决策本身就很冒险,一年之内能考上还好,两三年后没能成功上岸呢?比比皆是。他们该何去何从?甚至有的人五年后还没考上,真能像范进那样去备考吗?
有个朋友的闺女大专毕业三年了,如今还在家里备考。刚毕业那阵子,也信心满满地去参加工作,她还非要养一只猫,父母是公务员,一向娇生惯养,养猫也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小资情调。
为了这只猫,她没办法与别的女孩共租一套房子,她得单独租一个套间,在房价高出天际的广州,随便租个单间的房子就花得去她两千多大洋,她刚参加工作,工资并不高,只有四千多元,还得搭乘公交,吃饭等,这点工资根本没法应付日常开支。
父母为了鼓励孩子工作,每月打钱给她作为补贴。这样的模式维持了一年左右,闺女依然穷,存不下钱,但也不想扔掉那只耗费她精力与金钱的猫,她不能出差,因为猫离不了人,她也不舍得离开,因此,工作也没多大进展。穷则思变,她想通了,想改变现状,于是很自然地萌生了考公的想法,公务员职务上退休下来的父母举双手赞成。
于是女孩辞职回到父母身边,回到那个贫穷的老家小县城,父母端茶倒水做饭烧菜,保障后勤工作,女孩只需全力以赴。
父母年岁渐高,想着把身上有余的一点钱帮闺女在市区买一套房,作为闺女的婚前财产,老两口在自己尚有余力之时,竭力为闺女的将来谋划。如今婚姻不稳定,倒是事实,想着自己尽最后的努力为独生女儿解决后顾之忧,为闺女铺好路,两老也安心了。
买房后,女孩索性搬到市区的新房去了,继续全职备考,父母依然呆在小县城的老家。一晃三年过去了,女孩依然没有成功上岸,也没去参加工作,也没找到合适的男朋友。两老又慌了,每月帮女孩供房,还供生活费,女孩毕业四年了,仍身无分文,每一分钱都来自退休的父母。父母能不慌吗?
有人说,这是打着美丽的旗号在变相啃老,这属于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五一的时候,我回老家去,又见到了这对劳心劳力的父母,他们说眼看女儿考公无望,结婚也还没心仪的对象,很愁人呀!末了,老父亲叹息说,女儿打算考个教师编制,去教书算了。
天下父母心呀!我真想告诉他们,如今的形式,教师编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容易考啊,我做过多少次考编的考官了,记不清楚了,目睹一个个青春活泼的孩子在努力竞技,成功者却寥寥无几,何况这个女孩只有大专文凭,要考个教师编制也绝非易事。
但我还是忍住了,话到嘴边,没勇气说出口。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我能理解,就让他们的闺女先去试试吧,说不定一举高中呢!
不是不可以尝试,只是不应该全职备考,三五年后,等于半荒废状态了。一个年轻人,毕业不参加工作,时间久了,与社会就脱节了,甚至会丧失工作的能力。
工作的方式有许多种,并非只有编制工作才算是正儿八经的工作,作为父母,应该放弃这种想法。没有必要如此执着,让孩子全职考公或许本身就不太恰当。
哪怕简单的工作,不高的收入,也应该鼓励孩子先去参加工作,可以找个简单轻松点的工作,一边工作,一边备考,这是不错的方式,而不是三五年后依然靠父母的退休金维持生计。再说,考不上的话,后面重新找工作,难度就大了。
放下编制的执念,幸福美好生活的道路千万条,体制外也有一番风景。接受现实,乐观面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