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察和倾听孩子,真正领会他们言行的意义,但并不对他们进行干预、纠正和说教。
2、要想做到与孩子心灵相伴,我们只需要做一个见证人:目睹孩子的种种情绪,鼓励他们直面自己的感受,引导他们驾驭自己的情感。
3、当孩子提出问题时,我们不应当立即做出回答,而是引导他们充分享受问题本身以及探索发现的快乐。
4、当孩子同我们讲话时,我们应该竭尽全力地去倾听,不仅要用脑,而且还要用心灵,即便我们不同意他们的观点也应表达尊重,始终对他们保持一种接纳的开放态度。
5、为了满足孩子的需求,能清晰地感知他们的状态,我们需要具备某些特殊的技能:倾听和学会观察(观察他们的体态,情绪、精力)。
6、如果希望我们能够拥有改变孩子生活的力量,那么我们就要向我们固有的意志靠拢,如果我们可以将精力稍微的转移到自己身上,而不是将其倾注在孩子身上,那我就拥有了这种能力。比如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就很难从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转移到那些父母想要他们去做的事情上。我们有时候是不需要我们如何去投入,而是支持孩子自由的发展他们的天性。
7、我们如果需要跟孩子建立紧密的联系,那么就要贴近他们的【情绪能量】,当我们能调整自己去适应孩子的情绪能量就等于向他们保证他们无需改变自己的本真,于是他们自然会更好地接纳我们。长幼之间应该是充满了自主、激励,亲密、信任与情感自由,而不是一种自主、评判、责备、教训与压力。关键时刻要向他们发出这样的讯号:“我在你身边,随时为你见证。”
8、要让孩子情感健康的成长,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全程相伴,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与孩子寸步不离,恰恰相反一位觉醒的父母如果非常忙碌,孩子对此也应报以尊重,但我们不忙碌时,我们能够积极地向孩子靠拢,如果我们在孩子身边关掉电话,专门花时间去陪孩子,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9、同孩子相伴的目的不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智慧和优越,而是与他紧密相连。将自己投入到他的步调当中,重视与孩子倾心交谈的时光,去与孩子每天至少单纯朴素的相处一个小时,它具有强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的内心变得饱满充实,可以一起吃东西啊,打游戏啊,阅读啊,聊天啊……让孩子展示他最本真的状态,也可以告知孩子自己在他身上学到了很多。
10、如果我们经常不由自主地想教导批评和告诫孩子,原因还在于我们自己,而不是出自孩子的需求,原因是我们没有能力做到“真实”和“放手”,不能接受真实而简单的现实。
11、我们只需做一个见证人,见证孩子的种种经历,允许他们自身与自己真实感受当中,而不必暗示他们摆脱眼前的状态,不必揣摩孩子的心理,只要放手即可,放手加上见证,孩子就能够学会自我反省与关照,而无需依赖父母。
12、我们说可以接纳孩子所经历的一切,可以理解他们,但是我们要想一想我们所说的话到底是出于自负感还是出于对他人真正的接纳。
13、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第一步就是让他们体验自己所有的经历,而不是对他们进行任何形式的干预和控制,把自己的感觉放置一旁,与孩子形成通感。当然,我们也要让孩子知道:我们不仅在倾听他们,也在关注他们言语背后的心思。
14、当孩子害怕、生气、受惊、或者悲伤时,我们为了更多的帮助孩子就不因试图消弭他们的感受,而是要引导他们驾驭自己的情感。鼓励孩子坦诚忠实的说出自己的感受,哪怕是负面情绪。
15、如果我们通过言语来消除孩子情绪的阴影,使他们免受羁绊,结果孩子会在自己情感世界的裂痕中慢慢成长,当他们进入到青春期或更晚些的时候,那些曾被埋藏的情绪就会由于受到某个事件(或者某段感情)的刺激而复活,那时候的孩子将不胜负荷,因为他们此前没有学会如何应对负面情绪。记住以后不要说:“不要悲伤,不要害怕”而是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忠于自己的感受。
16、孩子外在表现的根源正是他们未曾表露过的内心情绪,我们可以借此机会来鼓励孩子,让他们忠于自己的感受,我们也要用智慧鼓励孩子去感觉自己一切情绪的波动,然后通过合适的渠道表达出来,当然我们有权不喜欢,也可以适当帮助他们修正,我们理解孩子在闹情绪,但并不等于允许他们打人或摔东西。
17、简简单单的去见证孩子的情感状态,对有些父母来说可能极具挑战性,同孩子的真实状态相守,容许他们本身的存在,变成了他们一件困难的事情。
18、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目睹孩子体验着他们的种种情感经历,并不在试图分析,干预他们的情感状态,帮助他们有意识的见证自己的内心世界,只有我们不对他们指手画脚,代替他们去感受事物,就能为他们打开一个空间,让他们去洞悉其中的奥秘,我们要给孩子机会去聆听自己的心声,而心声也是改变一个人的唯一动因。
19、当我们为孩子打开一个自我观照的空间品,摒除了横加干预的冲动,孩子就会主动地提出有意义的问题了,然后我们才跟孩子一起探索,鼓励他们直面自己的感受,我们无需给出答案,只要鼓励他们,答案就一定会浮出水面,或早或晚,比自己向他们解释要有利得多。
20、如果我们跟孩子说“不知道”时,我们就等于邀请孩子从他们所处的世界里寻找答案,这里也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还能够唤起最深刻的生活智慧与好奇,以及对学习的热爱。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不必掷地有声地告诉孩子答案给他们一个完满的交代,如果我们向孩子传授自己全套的理论,完整的思想,以及一些准备好的标准答案,就会把他们变成被动的接受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