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和一个孩子妈妈聊天。
孩子目前四年级,是个机灵活泼的女孩,家里还有一个上中班的弟弟。
标准的二宝家庭,也是标准的焦虑家庭。
孩子妈妈的语气中焦虑,无奈,甚至有一丝丧气。
她说,她从小就把孩子送到各种早教班,辅导班,学前班。
她希望,她的孩子不比别人家的差。
她和孩子爸爸一直付出很多,每天陪着孩子学习,10点前是她,管数学和英语,10点后是他爸。管语文。她说,她对孩子付出的那么多,可是回报却那么少。
现在看到孩子的状态,就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她已经感觉自己有些不喜欢自己的孩子了......
1.正确归因
我听到孩子妈妈说的上面这些,我很难过。为孩子难过,也为家长难过。
我曾经跟这个朋友推荐过我们的读书会,她很直截了当地说,要交钱,我不参加。而现在,她急切地跟我说,拉我进群吧。
为什么,现实中的我们,总是只有遇到问题后,才会开始想着去解决问题?
当我们看到孩子的问题时,我们觉得没有解决办法,不知道该怎么去做了,我们重复又重复在孩子身上找问题,想方法,却看到的是一个又一个越来越多的问题。
你有没有遇到同样的问题?你有没有也一样抓狂过?
让我来先问你一个老的问题:复印件出问题时,是什么出了问题?
当然是原件。这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如果,我们不能够找到问题的本质,那么,无论我们做多么大的努力,都是白搭。
方向不对,努力白费。这个道理,我们都知道。可是,当我们发现孩子有问题时,我们常常会找错了方向。就像我们的复印件出问题的时候,我们一直在找复印机的碴!
所以,解决问题的时候,方向一定要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正确归因”。
2. “是什么?”与“为什么?”
“是什么?”
真正的问题,不在于孩子,而在于家长。
孩子所展现出来的问题,归根到底,不是孩子本身出了问题。所有的问题的根源,都可以从家长身上找到。所有问题的根本解决方法,也应该从家长身上去找。
不了解这一点,不从家长自己身上先找出问题所在,一直只看到的孩子的种种问题,只会让孩子离自己越来越远,矛盾越来越多,焦虑和情绪越来越多。
“为什么?”
明白“是什么”了以后,这时候,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自己身上,我们看看,到底是哪里有问题,这时候,我们才真正开始解决“为什么?”
3. 你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我们再看看开头说的几句话。
她希望,她的孩子不比别人家的差。
当我们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们就在下意识地跟他人进行比较。而比较,是杀伤力最大的自我内耗武器。比较的时候,我们常常会看到其他人展现的优秀面,自己的缺点。
我们不仅自己和其他人比,而且,把孩子也一起跟他人比较。被比较的人生,是自卑的,是越来越多的不自信,和越来越多的自我放弃。
她和孩子爸爸一直付出很多,每天陪着孩子学习,10点前是她,管数学和英语,10点后是他爸。管语文。
当陪伴,只剩下学习和监督下的学习,陪伴还有什么意义?
家长难道除了陪伴学习,其他都没有陪伴了吗?
家长不是应该更多地在孩子的心灵上陪伴,沟通,陪她一起玩,一起笑,一起闹,一起面对种种挫折,一起努力前进吗?
学校已经不是那个优秀的孩子,在家里,又是一顿家长的责骂。
怎么走着,走着,只剩下一个孩子在孤独的面对这慢慢变化的一切呢?
她说,她对孩子付出的那么多,可是回报却那么少。
我们对孩子的爱,明明满满的,无条件的,怎么会想到要回报呢?而回报,为什么只是作业中的全对,试卷上的好分数呢?
孩子的健康活泼的笑容,满满的拥抱,节日时收到的手工卡片,这些不都是回报吗?为什么家长这些都会看不到?
现在看到孩子的状态,就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她已经感觉自己有些不喜欢自己的孩子了......
孩子的眼睛看得清清楚楚,孩子的心里感受地明明白白。当你控制不了情绪的时候,孩子能做的是什么?
静默,是小时候不知如何回应的状态;反抗和顶嘴,是还在尝试用回击的方式尝试跟你沟通;而如果这些,你都没有读懂的话,接下来的也许就是冷漠,甚至是暴力的回应。
她会有长大的时候,她也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
当你不喜欢她的时候,她早已知道你的想法,她是你身边最懂你的人,而你并不是最懂她的人。
4. 和孩子一起成长,终身成长
看到问题,其实是好事情,问对问题,更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前提。
我们看到的所有问题,都不是一天之内累积的,因此要解决问题,也绝不是一天能解决的。
但是,孩子改变的前提,一定是慢慢等她自己长大后,自我成长,或者由家长先成长,再育儿。
也许,会觉得,这个改变,要花太长的不确定的时间。为了自己,为了孩子,改变一定是值得的。
无动于衷才是最可怕的。
什么时候都可以开始。
学习,什么时候都不迟,可是,孩子一转眼就长大了,希望我们都能够在孩子长大之前,开始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终身成长。
网友评论